一个马来西亚的教育政策,一旦对照了现实的处境和场面,似乎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前不久《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提出的那一些文案漂亮的愿景,抱歉地说,皆不例外。
专家和学者在页E10所作的报告,高举的是精通双语(Bilingual Proficiency)之鲜明大旗,希冀国内毕业的学生下笔国文说起英文,都能行云流水。(should be able to work in both a Bahasa Malaysia and English language environment.)辗辗转转,经过n年所谓“英文教数理”的试验,《东方日报》报道教育部副总监凯尔现在透露,则是另一回事:据我国的中小学考试总成绩显示,英文是主要考试科目之中,学生最弱的环节。
凯尔援引2010年的考试成绩显示,小六检定考试(UPSR)25%学生的英文不及格,初中评估考试(PMR)中也有23%学生满江红,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中同样是22%学生不合格,仅有为数16%者的英文晋级优秀。
换句话说:大约四分之一学生的英文都不行。学生参加国际考试,绩效才是一鸣惊人。《蓝图》页E3-18说:共有50%学生在1119英文考试中不及格。到了大学,大马大学英文考试(MUET)之中,也有52%学生仅考获最低的band1或2。
此说非虚,《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E12里,曾经揭露了2011年的大马教育文凭,仅有28%的学生的英文,踏入优等的门槛(a minimum credit)。与此同时,3-6页报告:23%学生的英文在这场考试倒下了。
据此而论,可见中小学英文及格的学生水平,也不过如此。难怪48%雇主因为应征者的英文太弱,拒绝聘用之。但是,根本的缘由所在,毕竟为何?《东方》同日的另一则新闻,说穿了一切的玄机所在。
教师英语水平不理想
教育部据欧洲共同语文参考架构(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CEFR)测验7万名英文老师的成绩,应考的6万1000人,2万1000人精通洋文,3万7000人则属OK的水平,另外3000人归类A1和A2级别刚入门的“初学者”。
但是,何谓A1和A2级别的英文呢?相关网页的说明是,处在A1级的学生,可以简单沟通。举例言之,他们能够提问菜单(CAN ask simple questions about a menu)。诸如:coffee,tea or me?
A2级,也是这样,英文水平,够吃而已,足以应对直接了当的信息(Anability to deal with simple, straight forward information and begin to express oneself in familiar contexts.)
B1,说上来,也是差强人意的。过关的标准是:“The ability to express oneself in a limited way”,仅够表达自己而已。唯有升到了B2的水平线,这才算是达到大部分的要求。
按此推算,问题自现。34%之中的老师,英文达标。六成英文老师,成绩中等,介于B1或者B2之间。如果他们考获的英文等级,属于B2,情况还不算太糟。万一,这些老师的英文是B1呢?
何况,还有为数近1万人的老师,这回还没经过CEFR测试。不知他们现今的实际水平何在?按照pro-rata之比率,平均计算,优秀的英文老师固然增加了;可是水平A级的英文老师,也多达3400余人。
《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B27页内文显示的老师人数,则远高于此,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总共多达5000位的英文需要提升(up skilled)和进补。
除此之外,《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E12页特别标示了主张7万英文老师,在两年之内通过剑桥分级考试(Cambridge Placement Test,CPT);不合格则施以密集培训。
上梁这样,下必甚焉;可想而知,自不待言。不论这个最终目标是否何以完成,了解了当前的背景所在,我们怎样可以指望南中国海两岸的学生之英文成绩青出于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