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著“旅台医生作家”名号的廖宏强,10月11日在《星洲日报》言路版发表《封杀!大家都以为自己是大人物》来“干谯”(这是他爱用的词汇)非议《星洲日报》封杀恶行的评论人。廖文洋洋洒洒将近1500字,但全文继续暴露他素来思维混乱、逻辑颠倒的论述毛病,甚至一开头就用了极其荒谬的错误类比,以棒球赛中球员“封杀”对手的竞技策略和规则,为报社“封杀”批评者的恶行护短。

棒球赛是一场竞技游戏,竞技双方在同一球场使用彼此所接受的规则一较高低;只要无人作弊、裁判公正,无论谁胜谁负,买票入场的球迷都观赏了一场精彩的竞技,确实如廖宏强所言“这中间并没有是非对错的绝对”。

然而,报社“封杀”批评者不是一场竞技,谈不上“公平竞争”,更不是媒体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接受的游戏规则。反之,媒体乃为人所公认为应克尽社会责任的社会公器,不仅应促进讯息自由流通,更得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知情权。

换言之,媒体背负著不可推卸的道德义务,封杀批评者和异议分子乃剥夺被封杀者的传播权和读者的知情者,可不能说“这中间并没有是非对错的绝对”。(关于报社封杀恶行何以可恶,我曾于2011年9月9日在本栏发表《报社恶行侵害读者权益》一文,以《星洲日报》封杀雪州议长邓章钦为例详细讨论,本文不再重复,请读者参阅该文。)

错误类比自然得出错误结论。廖文提出“以棒球比赛为例,那是各尽其责,竭尽所能,不是你赢就是我输的公平竞争”这样的论点,潜台词就是在“干谯”评论人“只能怪自己没本事,如果你有本事掌握封杀大权,你也可以这么做,然后轮到那些被你封杀的人怪自己没本事”。

见虎烧香、见兔开枪

若此逻辑可以成立,执政党动员国家机关打压、封杀媒体、在野党、非政府组织的言论空间,就“并没有是非对错”且无可厚非了;《星洲日报》今后别再惺惺作态地抱怨“走钢索”,在野党和非政府组织谴责政府打压,也成了无的放矢,因为这只是“各尽其责,竭尽所能”,只要你有本事掌握政权(赢了,可以搞封杀),你就不会输(被封杀)了。

廖文为《星洲日报》封杀恶行护短的立论有三个:(一)评论人有“大老心态”,“以为自己是大人物”,媒体非要报道他们不可,只要媒体不报道就“恼羞成怒”指责媒体封杀他们,以及“发现原来不是一根葱蒜才是自己”后,把2001年“罢写”的“赌烂”转化成“封杀”的无奈与悲沧;(二)把“封杀”说成是网络媒体没能力与传统媒体竞争而“卖弄悲情”的“廉价口号”。(三)把媒体的“封杀”恶行淡化为只是“忘了”报道。篇幅有限,我只简单归纳这三个立论的错误:廖宏强刻意抽离“封杀”恶行的具体脉络和背景,对报业积习“识少少,扮代表”。

会被《星洲日报》封杀的人,不是“以为自己是大人物”,恰恰相反的是,皆因他们不够大!以《星洲日报》封杀的邓章钦为例,雪兰莪州议会议长是个大官,但是政界和媒体圈普遍上认定,议长是没有实权的官职;在民主行动党内,邓章钦不在权力核心,《星洲日报》也“看死”邓章钦不可能挤入权力核心,更遑论当秘书长。

今年6月6日,林冠英的专栏文章提到一名“槟城记者”为讨好国阵,将私人谈话录音交给国阵的网络兵团炒作,《星洲日报》虽抽掉此文,改以讣告填版位,但没敢封杀林冠英,3天后刊出没有标注“道歉”二字的“启事”,为未事前通知林冠英而道歉,皆因林冠英位高权重,既是民主行动党秘书长,又是槟州首席部长。

视批评为私人恩怨

这种见虎烧香、见兔开枪的“标准”,也适用于内阁部长。内阁部长并非一样“大”,够不够大,除了看掌管哪个部门,也看他们的党职和政途前景如何。“不够大”且又被报社看准不会再高升或快下台的部长,随时都可能被《星洲日报》“干谯”,其中一例是他们“看死”会被拉下台的马华公会总会长翁诗杰在2009年的遭遇。“够大”的部长如首相兼财政部长、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以及内政部长,别说“干谯”,吭一声都不敢。

《星洲日报》封杀批评者,行之有年,既非始于2001年的“反收购运动”和“罢写运动”,更不是始于2005年《独立新闻在线》和《当今大马》中文报创刊以后。具体始于何时,不易考究,但少说也有15年光景,而且罄竹难书。

犹记得,1996-1998年我在《星洲日报》总社当记者时,有一次我在《有话直说》栏的评论文章引述资深律师杨培根的一句话,第二天文章见报时,“杨培根”三字已被改成“一名律师”;于是我去问层级很高、负责审稿的编采部主管,为何删掉杨培根的名字,他若无其事地回说:“虽然杨培根跟报馆很熟,但是他常常在外面批评我们。”后来,我在时任集团总编辑刘鉴铨召开的《有话直说》栏作者会议上,提起此事,直陈这种做法不对;岂料,这位主管否认有此事,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另一案例是,现任拉曼大学中文系讲师曾维龙在《星洲日报》总社当记者时,有一次拿著一张新闻照片向我确认影中人的身份时,时任副新闻编辑、刚巧走过来交代工作的郭清江得知曾任《星洲日报》文教主任,但后来与高层不和的文史工作者李业霖也在照片里时,出其不意地取走照片,并说:“这张照片不必处理了。”

廖文就是唱和《星洲日报》一贯的调调,把评论人和读者对《星洲日报》的批评化约为私人恩怨,究其因,恰恰是因为《星洲日报》的主管们只有解决私人恩怨的思维高度,才会以解决私人恩怨方式对待批评者,而不思检讨作为公共论域里的社会公器,应有接受公评的胸襟和光明磊落阐述立场的高度。

“封杀”恶行固然侵害批评者的权益,但这不是个人得失的问题。这里重申《报社恶行侵害读者权益》的一段文字,作为总结:“报社以封杀手段惩罚批评者,与政府打压异议份子或找个口实让异议份子因言获罪,恶性相当。……(媒体)封杀批评者是狂妄滥权的表现,也凸显了媒体与阅听人权力严重失衡(媒体大、阅听人小)的现象。”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国中需要华社支持

名家

雪隆地区华文独中“爆满”,学额僧多粥少,许多学子不得其门而入。对于此现象,《星洲日报》的解释是:中文有价。当真是如此吗?...

阅读全文

杨善勇:为了传票,失去选票?

名家

全国14架自动取缔系统(AES)9月23日投入运作以来,奉KPI之名,既有高调,亦见成效。交通部副部长阿都拉欣10月4日...

阅读全文

如何不钻狗洞争取关丹独中?

名家

不久前,曾任“华教基层代表”的一位老先生在一篇评述关丹独中的专栏文字中提出“钻狗洞”论,大义凛然地教导读者说:“我们真的...

阅读全文

谢诗坚:坚持迎来了春天

名家

韩江学院开办中文系有一段故事。事缘在1999年时,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赵宪章来到韩中访问。那时我们只有附设在韩江中学刚复办...

阅读全文

古燕秋:卫生部、廖部长,请加油!

名家

上个星期,我到吉隆坡中央医院(HKL)看病。我先到登记处领取号码,再等待工作人员安排医生给我。我在登记处那里等了45分钟...

阅读全文

八方论见:为本地文史工作燃一点星火——记《学文》创刊

名家

罗马非一日建成,更不是一块石头雕成的。文化是生活历史的深厚积淀,文史工作则是滴水穿石的层层透视。《学文》的创刊就是燃一点...

阅读全文

迦玛:邢福庄的“反伊斯兰法英雄”大奖

名家

10月11日晚,雪兰莪州巴生黄氏登进会馆举办了一场精彩讲座,题目是:“伊斯兰法,转移视线还是潜在危机”。讲座尾声,主讲之...

阅读全文

寻求AES利与弊之平衡

名家

最近闹得满城风雨的自动执法系统(AES),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朝野为此争议得脸红耳赤,而人民也对政府表达了强...

阅读全文

杨艾琳 :人墙挡车与你何干?

名家

本南人设路障,人墙挡泥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除了原住民之外,也许98%的马来西亚人民一辈子没见过本南人,97%不知道大马...

阅读全文

古元佑:也说“惜福感恩”

名家

阅毕〈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详见2012年10月18日《东方日报》古燕秋“春夜喜雨”专栏),内心感触良深。〈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