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农基部秘书长莫哈末哈欣最近带领一团本地出口商,前往中国西安出席一场东西两方合作的国际贸易峰会。他在进行交流和招商时,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
他说,大马现在向中国兜售农业产品时,需要改变过去采用的市场销售策略。联邦农业市场机构(Fama)必须先了解中国市场内,哪一些类型的农业产品需求最大,然后才回国生产相关产品,应付中国真正的需求。
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我国农业领域一直以来著重生产,却忽略了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过去,我们的农夫只专注于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工作。至于这些农作物在出口方面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则不在他们思考范围内。政府必须想方设法为这些农作物寻找出口市场。
简单来说,就是农业供应和市场需求之间出现零交流。当出现农产品滞销或供应过剩,导致价格大跌时,农夫就必须销毁大量农作物供应来稳定价格,而政府往往也必须为此承担庞大的补贴。
当农产品涉及出口市场时,如果没有事前掌握市场真正需求和条件,情况就更加复杂了。比方说,欧洲市场对热带水果的需求相当大,木瓜和黄梨在过去5年的需求平均增长8%和16%,为本地热带水果出口创造很大的市场潜能。
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到,这些欧洲市场需要的热带水果,必须证明没有农药、有更长保存期,还有最重要的是水果种植必须符合环境永续性的标准,因为欧洲对环保课题非常敏感。
问题是,本地农业生产普遍上对环境标准和无农药临床实验证明缺乏意识,也没认真对待水果保存和处理的研发工作,以至于我国生产的热带水果很多时候无法符合欧洲市场的需求,而错失了开拓这一潜在市场的机会。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燕窝。中国去年因验出我国出口到中国的燕窝含有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后,引发禁止我国燕窝出口到中国的风波。虽然这起燕窝亚硝酸盐课题,在马中两国高层领袖的调解下,最终达成把燕窝亚硝酸盐定在30ppm限量标准的共识后,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但这起事件背后突显出,本地燕窝业没有掌握好中国对燕窝进口的标准,只是一味生产燕窝出口到中国,最后发生燕窝供应不符合中国进口需要的情况。
正因如此,政府在经济转型方案中,特别针对农业领域展开一系列的启动计划,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改变本地农业以生产为主的模式,转型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领域。
政府将会确保本地农业生产和加工活动,在营养成分和安全食用、环境永续性及便利性等各方面条件,都可符合市场需要,以便生产出更高品质和口味,并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水果、蔬菜及其他农产品,从而打入欧洲和中东等高档市场。
政府在启动计划下实行一些措施,如通过综合性食品加工业园推动食品安全或天然食品标准、发展完善监管与指南框架,以及鼓励临床实验研究和产品健康报告,加强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指标,旨在提高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的信心,并符合海外市场的需求。
因此,本地农业领域业者,尤其是华裔农商更应该主动地了解有关经济转型方案的信息,配合政府的步伐,才有望从这些高档的出口市场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