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里达人,在原住民的标签下,住在无合法土地使用权的重置区中,如同其他马来人。当该地需要用作州属或私人发展计划时,政府往往在无书面通知与赔款条件下,重置实里达人。有的村落重置不只一次以上,如新邦阿郎村和瓜拉马西村,是伊斯干达特区(Iskandar DevelopmentRegion - IDR)建制海港的初期地点。然而,伊斯干达特区中的微型计划如金海湾,也影响了座落其附近的实里达人村落,如巴卡峇督村和双溪德孟村。计划总面积覆盖约一千英亩,主要覆及红树林泽地、士古来与金海湾河的河口。
由于建置于此的主流发展计划,拥有微小政治力量的海人唯有退却至自然资源库地。SIJORI增长三角——一个由新加坡、柔佛和廖内汇组而成的经济集团,成立于1989年,已严重地影响了海人的生活圈。
2004年,在柔佛推行的大型计划如伊斯干达特区,也摧毁了大量的红树林和陆地森林,这可是海人收集海产、捕猎的生计圈。今已用作建筑精英商业中心、公寓、海港、娱乐中心、俱乐部与酒店、高速公路等。另外,廖内的填土地也出售给新加坡作为建造樟宜机场用途。在SIJORI增长三角下,伐林和工业污染也严重影响到海人的收入来源。先前有的一天能捕捉两到三公斤的螃蟹,如今连一公斤也是困难。
虽然海人处在如此的困境中,对原住民的觉醒运动也提供了海人与当今困境协商的机会。作为国家的一分子,他们是海鲜工业的多产者,并拥有珍贵的文化身份。改变的结构提供了他们机会,运用文化和社会网路,作为和主流社会接轨持衡的工具,如:通婚、转信宗教和与非营利组织合作。
为了达到更好的社经身份,一些实里达人偏爱与华人通婚。他们声称,华人并没有鄙视他们,甚至比马来人更善待他们。作为华人,他们也可获得华人机构给予特别协助或补贴。
结婚后,男方通常入赘女方家。屋子具齐备的现代设施,如:车子、洗衣机、现代厨房设备等。职场方面,他们也从渔夫转型至头家或本地企业家。夫妻到女方亲属家拜访,取得海产如泥沼蟹、鱼类和其他的贝类。有的夫妻也会“扮演”头家角色,提供现钱周转以作为捕鱼之用。
转信宗教,不管是伊斯兰教或基督教,这已成了海人与外界社会接轨、减少紧张度的策略之一。另一方面,宗教也成了从政府与外界获取利益的工具。有的海人转信伊斯兰教后,他们并不喜欢马来人,因为后者常常看轻他们,另外他们也不能食用喜爱的美食—猪肉。然而转信伊斯兰教也让他们获得特别的利益,如装修房子的补贴和宗教圣日的特别钱币、新船与引擎和耕地。至于基督徒,他们则从教会获得津贴。
在马来社会,原住民改变的动力来自于成立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其中一个实里达人案件,他们先自行组织起来,同伊斯甘达特区对抗。不幸的,政府和大众并不认得他们的声音。接著,基督徒督峇丁(村长)向非营利组织申冤。之后,他们在柔佛南部的实里达人社区组织会议,同时亦邀请非营利组织参与原住民课题。会议结果,他们成立了自治组织(南方原住民组织)——由实里达社区年轻人经营,为赢得和维持社区的权益努力。
实里达人运用原住民标签作为政治工具,与政府协商。该组织也与马来半岛原住民协会合作(POASM),包括许多原住民社区如嘉坤(Jakun)、德穆安(Temuan)、实麦(Semai)、德米亚(Temiar)等,其中也包括了雪兰莪的组织。
在现代的单一民族国家时代,政府视他们为落后或少数的民族,需要协助以与国民社会接轨。在主要的社会发展建构下,他们被视作需被挪去的挣扎对象。因此,海人至今仍处在两难的窘境。在宽广的社会中,他们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他们又是谁呢?
作者:Sirirat Katanchaleekul
汇整:林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