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的凭借,基础在于人口。这是知识也是常识。规划学校,当然不能例外,也不会例外。前不久我在《当今大马》发表〈玄机不只在一块校地〉因此演示了如何计算师资所需:

学生始于50人,分开两班;一个星期总共100节课,设定老师每周上课40堂,学校所需,底线至少三人。若是学生增至500人,或者5,000人,自可按此推算配给。

一校如此,一县亦然。由县州国,层层递呈,演绎不变,方法也不变。人口增加了,学生自然随之倍增。当然,间中还需顾及老师的病假、产假、离休、辞职、调职,自可未雨绸缪,提前准备。

按此计算,当前华小学生大约60万人,所需师资一共几位?设定30人一班,则全国2万个班级。每班每周上课50节课,累积课堂共计100万堂课。假如老师每一星期上课40堂课,没错,华小所需至少2万5,000位老师。

华文师资其实“过剩”?

之所以说“至少”,关键在于每班30人,不是一个马来西亚教育部原定的理想班级人数;老师一周上课40堂课,比额也过重了。要是班级降至25人,每位老师每周上课25节课,师资则需3万4,285人。

我们取2万5,000人和3万4,285人的平均数,华小上需3万位老师,想必是“虽不中,亦不远”。何况,当中还需扣除处理行政的正副校长。若是这样,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何以辩称,国内小学的华文师资其实“过剩”?

书面回答民主行动党峇吉里区国会议员余德华兄的提问,慕尤丁云:据2012年1月31日的最新数据,国内小学只需要7,744名教华文专业的教师,教育部则总共填补了1万9,282人。“这意味著,国内共有1万1,538名过剩的教华文专业教师。”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行动党雪州宣传秘书暨莲花苑州议员李映霞的困惑,也是我们共有的不解:一方面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透露华小师资短缺1,874人,经过临教填补,仍有392个空缺;两者的数据为何如此一匹布长的差距?

当局警告校方别透露问题

设想提问没有问题,理解没有错误,回答实是所问,明显不过,就算存有所谓“过剩”的华文专业教师,这也不足说明华小的师资培训过头了。毕竟,华小的师资,不限“华文”一科,不是吗?

好了,就算这些年月教育部确实填补了1万9,282人的“华文”师资,过剩的1万1,538名也借用教学其他科目,可是南中国海两岸的华小里里外外仍然不足1,874人,这当做何解释呢?

现在不足1,874位老师,教育部倘若不愿令下及时填补,一旦面临学生急增,或者老师剧减,情况自然不堪设想。道理浅显不过,教育部里那些学有专长的博士,怎么懵然不知?

犹有马青总秘书蔡金星续称“毕竟华小师资短缺是一个累积多年的课题”云云,因此“敦促各界人士稍安毋躁,让教育部有充分的时间,解决这困扰华社已久的师资问题”。

Come on,谁不知道“华小师资问题已非一朝一夕的问题,因此解决问题方面需要时间”?不正是这是“一个累积多年的课题”,而且“已非一朝一夕的问题”,各方才会群起鼓噪?

独立建国n年了,华小的法定地位每况愈下,困窘和困境变本加厉。教总2月14日文告〈吁请各校三机构提高警惕,关注学校师资问题〉所言,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雪州巴生县华小派来十多位不具华文资格的社会科学研究组教师。此外,也有一些州属,包括砂拉越和彭亨的华小虽然不缺国文和英文科老师,当局还是继续调派不具华文资格的相关语文科老师到学校任教。”

匪夷所思的是,“学校面对师资问题,当局理应采取行动加以解决,但有校方表示,一些州教育局或县教育局官员不但对相关问题视若无睹,反而警告校方不要对外透露学校面对的问题,否则将被对付”。

言不尽意,大家心照。国家的经济转型,此之谓乎?325抗议大会那一席席的鉴言,说得气壮也说得理直,可惜华小师资的拉拉扯扯,到了此时此刻,始终纠缠未了:爸爸的时代不够老师,我的时代也不够老师。

难怪行动党大山脚国会议员章瑛女士听之,人在国会辩论坦然指出培训师资这一种事,只是行政的不当,一旦民联入主布城执政中央,应可轻易解决。信不信由你,选民当是信的。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在海滩卖饮料遇暴雨 女小贩不幸被树倒压死

阅读全文

水淹半个车身 Bezza女司机冷静开车涉水而过

阅读全文
示意图

航空公司示警99.9%旅客 买行李箱少选3种颜色!

阅读全文
槟城近期因恶劣天气,导致客机在强劲横风下无法顺利降落槟城国际机场。

恶劣天气所致 客机无法顺利降落槟机场

阅读全文

国家元首访华

阅读全文

【马哥打补选】柔大臣狠批阿兹敏散播仇恨政治

阅读全文

八方论见:候选人素质定江山

名家

大选已是山雨欲来,纵观国阵的华基政党,尤其是马华,至今仍未能扭转308海啸之时的劣势,甚至还有继续往下跌的趋势。选民往往...

阅读全文

古元佑:325是一个突破

名家

孔子有说:“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无惧。”看到不少善良正义无畏的人积极参与“325华教救亡运动”,让我深受感动,更要向...

阅读全文

八方论见:请尊重他们

名家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时,教我们英文的是一名姓陈的女老师,学生都叫她Miss Tan。那个年代,Ms的称呼还不...

阅读全文

八方论见:印尼女佣为何不来马?

名家

阅毕某报言论版有关印尼女佣的文章,觉得作者不仅过分主观,口气也略带嚣张。其实,去年虐佣事件频频上报后,印尼极端分子鼓吹的...

阅读全文

邵宝辉:华教的“运”和华社的“动”

名家

若从1819年槟城五福书院的创办开始计算,华文教育在大马已经有将近200年历史。200年华教史,见证了华校从无到有,从少...

阅读全文

八方论见:人格和价值的领导

名家

参与慈济是一场偶然。第一次认识慈济,是在母亲的丧礼上,一群慈济人前来为母亲助念。那时我仍不认识慈济,只是对于他们给予的安...

阅读全文

古元佑:华教问题的感触

名家

阅毕林春发君的鸿文〈母亲的话语:不要忘本!〉(详见2012年3月23日《东方日报‧名家》),让笔者感触良深。特别是“不要...

阅读全文

孙和声:马华与华人自救运动

名家

马华公会与华团,谁最能代表华社?虽说马华有意统一领导华社,可大体上言,在工商领域,在1971年新经济政策,尤其是《产业协...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反满史料管窥──从《九十九筹》谈起

名家

我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求学的时候,上过一门“汉学研究方法论”(Sinological Methodology)的课。任课的...

阅读全文

沿门持钵效贫儿──我读李光耀《新加坡双语之路》之二

名家

新加坡华裔馆第一任馆长潘翎先生,曾经这样形容李光耀:因为某种的不安全感,使到“他不得不照自己的想像改造新加坡”(见潘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