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同一天,看到两位马来部长出声维护茨厂街的特色,深有感触。联邦直辖区部长东姑安南说,茨厂街本该是一条唐人街,现在却变成孟加拉街或者尼泊尔街…文化及旅游部长纳兹里则在新山提醒,吉隆坡的华人社会应该提高警惕,不要让茨厂街成为孟加拉街。
茨厂街,我们谈很多了;茨厂街区华人历史,我们谈很久了。这不只外劳为患的问题,而是历史足迹蚕食的思考。2011年吉隆坡捷运计划开入苏丹街,以至冲撞茨厂街区一带时,华裔同胞掀起维护文化遗产运动,风起云涌。
当时我也在本栏写了《激活茨厂街区的历史光辉》,敲打边鼓,极力声援。因为马来西亚华人历史,必然追溯至茨厂街初始,再从茨厂街延伸开来,走遍马来西亚开枝散叶。如今,民族事业才有传承,甚至发扬光大。
我心目中的茨厂街区情景,肯定是跟两位部长的出发点,大不一样。他们在谈唐人街的旅游卖点,而我始终强调,马来西亚华人不是留守一条唐人街的地位。但是,纳兹里公开表达的一番话,令人珍惜。他说,当局在维护文化遗产方面,将不计较宗教或种族背景,“只要是马来西亚所有的,我们都将维护”。
华人长期在这方面坚持,也在现实环境下,许许多多的文化事业与工作,只能求己不能求人。纳兹里提醒吉隆坡华人提高警惕,保护茨厂街特色,或有未尽其力之嫌,却是一种坦率说法。政府不可能也不会,使出太大力气推展这方面的工作。
华人社会又能够做些甚么?我们可以描绘一幅美丽愿景;有一个大胆假设就是茨厂街人、业主群体,组成大财团联合经营,打造一个“茨厂街人文城区”。古老的建筑物可以开展风格,街区特色可以放手发挥。从传统美食、文娱产业,以至历史场馆等等,开阔一个有别于周遭众多商场的独特城区。
茨厂街区原本有著丰富内涵,传说著动人故事。从早期华人拓荒,血泪篇篇;从沼泽发展成国家首都,这个吉隆坡的初始地带,历史与人文演变有著书写不完的内容。
我们可以说,它有强大的软实力,发展成为“茨厂街人文城区”。但是,一个关键性的条件就是力量从哪里来?力道有多强多大?这需要一个全盘的企业案,包括庞大人力、财力,甚至一份使命感。
茨厂街区整合发展肯定是重大工程,却又无法寄望政府投入资源;原因包括牵涉众多私人业权。如果政府有心、有诚意,只要在条例、法规方面配合推进,即是很大助力矣。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看,民间掌握自主权,实是更为有利的经营条件。
百年茨厂街,人说聚集了黑白道上,各个不同的山头与势力。我们也不必回避真相如何,而正是如此长期融汇的力量,更能掌握当地利益;一旦看懂长远利害关系,它是一股正面力量,配合而能成事。
两位马来部长的谈话,华人社会应该重视,更应该积极回应,甚至是思考跟进的工作。我们知道在现实环境中,“茨厂街人文城区”很难实现。但是暂且打住的当儿,我们至少可以做到维护文化遗产,不让湮灭。历史不断在添写新章,当马来同胞都在劝告提高警惕,保护茨厂街时;我们应该好好再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