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大选后出现各种怪象,说穿了,不就是“政治利益”?利用公共资源犒赏朋党、利用行政手段左右政策、利用国家机器灌输特有的意识型态、利用民意为自己搞造神运动等,都应该受到监督、批判。检验的准则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所有政策与决定,究竟是自己的政治利益,还是国民利益?
行动党的“我的乌巴”(Water Ubah)充气鸟受到批评,总算给火箭上了一课。国事家事天下事可以关心,但千万别搞乱关或乱搞关系。这椿“鸟事”对一般民众的干扰不大,但民联治州却应引以为鉴。
反而,教育部规定私立大专必修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Tamadun Islamdan Tamadun Asia)才可毕业的做法,值得高度关注。
教育部规定今年9月1日起,在私立大专修读学士学位的本地学生,都必须修读伊斯兰文明及亚洲文明等普通科目,且必须考获及格才可毕业。
教育部做这项宣布之前,究竟是听取了多少专家的意见?还是官员的意见?教育界、学术界甚至宗教界是否接获教育部长的谘询?它是否符合大马的种族结构、宗教情况等?它是否先收集民意,再付之执行?还是它“充份的体现了1Malaysia的精神”?
一些人以“国立大专早己有之,私立大学为何不从?”来为政府缓颊。但问题的根源,显然并非“A可以,为何B不从”,而是这项宣布缺乏讨论,也没有民意基础。急著在9月推行,似乎没有周详的规划,没有考虑到相关院校是否具备合格师资来教导学生。
我们还是要再问一次:这项决定,究竟是政治利益,还是国民利益?如果要更“高层次”的提问,那就是: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教育?我们要塑造怎样的大学生?要为这个国家培养怎样的未来领袖?我们未来如何与这样的领袖打交道?要不要将权力交给接受这类教育的领袖掌管?这类未来领袖能否承担大任,开创未来?
让大学生修读“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没有甚么不好,问题在于“强制”。伊斯兰精神一向不鼓励强制,大学的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更应广纳各大文明的精神,从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从希腊文明到欧洲宗教革命、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都值得研究,甚至资本主义的发展到“占领华尔街”运动,也应纳入大学的课程。任何课程的设计,也突显了主事者的价值取向;在本地高等学府研究的学生,固然有必要认识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但也应提供其他更丰富的课程选择,才能培养出思想开阔的人。
对基督教徒来说,修读“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或可丰富宗教知识;对无神论者来说,修读“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或可当成“世界文明研究”的研究章节,反正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不易改变;对穆斯林大学生来说,修读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对加强自己的信仰,或有帮助;对非穆斯林大学生来说,很可能纳闷为什么没有更多的选择。不同宗教背景的家长,对此事的理解也大不相同。
如果课程的设计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博雅教育,使学生对人类文明有更深入的认识,那么,教育部一早就应广征民意,聘用不同背景的学者编撰,甚至谘询宗教界的意见,以拟定一套可为各大专院校采纳的通识教育课程?何况,影响全国大学生的课程,为何急不及待,匆匆上马?
政治利益,还是国民利益?巫统党选前,这个问题该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