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增总装机容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称,今年以来,中国光伏发电量不断增加,消纳利用率(光能转化电能的利用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量超过26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30%。
李创军说,由于中国光伏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推动了行业持续降本增效。在产业各环节中,尤其是制作太阳能板的硅料产能得到充分释放,使光伏发电开发的建设成本持续下降,为光伏行业实现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中,作为中国一家全球性的太阳能科技民营企业隆基绿能,日前再次发布超百亿人民币(超过64亿令吉)扩产公告。公告称,隆基绿能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年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该项目预计投资约125亿人民币(约80亿令吉),规划分为三期进行。第一期计划涵盖年产20GW单晶硅棒项目和12GW单晶电池项目;第二期将专注于年产12GW单晶电池项目;第三期则考虑预留扩产和配套产业链项目。同时,项目还包括隆基全球创新中心的建设,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上海光伏展会上,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曾大胆预测,到今年年底,全行业的产能将突破700GW大关,其中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产能都将分别超过700GW。但这还不是终点,行业仍在不断规划增加产能,若继续保持这一发展势头,到明年年底,产能规模将达到1000GW。
政策扶持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2年的报告,目前中国在全球光伏组件市场份额超80%。行业专家表示,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扶持力度,光伏产业是其中受益的重要领域。发展光伏产业不仅符合中国“双碳”目标需要,而且是中国能源战略安全和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自2023年以来,中国多个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支持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如中国能源局综合司于3月15日发布通知,批准印发《2023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并将光伏列为2023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的重点发展方向。此外,中国工信部等9个部门于2月23日明确表示,将加快填补风电、光伏等领域发电效率标准和淘汰老旧设备的标准空白。
自从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新能源领域合作成为吸睛亮点。截至2019年7月底,共有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同中国政府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其年光伏发电潜力总量可达448.9万亿kWh,相当于这些国家2016年电力总需求的41.3倍,若仅开发其中3.7%的光伏发电潜力,装机规模就可高达7.8TW,即可满足这些国家预期的2030年全年的电力需求。
专家表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大多数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相对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全球领先优势,使得“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正从以油气为主逐步扩展到绿色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关键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约70%,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随著光伏风电的发电成本在多数国家逐渐低于化石能源,投资空间进一步扩大。
海上光伏 前景看好
近年来,海上光伏作为承载光伏行业探寻阳光资源富矿的新领域,已成为中国新能源行业新聚焦点,其市场前景看好。所谓海上光伏,即是建在海洋上的光伏发电站。相比传统的陆上光伏,海上光伏土地占用少,发电量却高出5%-10%,原因是水面开阔无遮挡,日照时间长且有水面反射光。此外,海上光伏还易与风电、养殖、制氢等其他产业相结合,能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
今年6月1日,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海域立体设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可以立体设权的用海类型海域包括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在内的立体空间,鼓励对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等用海进行立体设权。分析人士称,相对中国强大陆地光伏产业,海上光伏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更宽广的地理空间、更便宜的用海(地)成本、更高的发电效率,仍然给电站开发者和投资人带来了巨大想像空间。
中国拥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而沿海省份多是工业发达地区,却面临电力和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只能长期依靠外部购电等方式解决用电紧张问题,每逢用电高峰,还是难免电力不足。发展海上光伏,能实现就近消纳,缓解东部沿海省份的用电紧张问题。
中国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能发展中心副主任崔琳曾表示,中国安装海上光伏的海域面积约为71万平方公里,按照1/1000的比例估算,可安装海上光伏超过70GW,前景十分广阔。
公开信息显示,到2022年5月,中国确权的海上光伏用海项目共28个,累计确权面积1658.33公顷,涉及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广东五个省份。2022年,山东和浙江两省先后发布光伏项目用海规范,对用海选址、用海方式与用海范围、海域使用论证、规划布局等众多光伏用海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辽宁、海南、天津也都对海洋光伏产业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山东在鼓励海上光伏的开发和建设方面最为积极,2022年连续发布文件推动海上光伏开发。
快速增长
从全球来看,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发展潮流。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在积极推进海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建设,其中有超过35个国家拥有350个漂浮式光伏电站。2021年,全球部署的漂浮式光伏装机容量为1.6GW,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到4.8GW。
随著海上光伏技术障碍、成本控制等难题逐步突破,中国海上光伏产业有望快速增长,未来中国或将形成陆海光伏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将会吸引更多投资方参与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