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领导再抛出话题,认为华裔选民居多的选区应让马华上阵。上一届大选,马华全部上阵44席,结果在华裔选民超过50%的选区全数败北。翻开历史,自1986年以来,华裔选民占六成以上的大部选区一直是马华的梦魇。即便是国阵形势大好的1995年、1999年,以及2004年这三届大选,也有久攻不下的华人区,例如吉隆坡的士布爹、蕉赖,槟城的峇眼。
在2008年大选,过去马华最爱的混合选区,例如务边、峇央峇鲁、以及马来选民居多的丹绒马林等,如今已变做黑区了。第十五届全国大选,盘点一下马华出战的44席,其中有16席丢失按柜金,而且不仅仅在华人区落败,即便在马来区也照输不误。例如亚罗士打屡战屡败就是其中的案例。另外在马六甲的冬牙峇株、万宜、敦拉萨镇等马来区均全数败北,说明了今天的马华已经没有安全区。
马华要在华人区上阵,显然是在团结政府的框架为马华争取出路。如果巫统成功说服行动党让出几个华人区给马华,这就等同保送马华上垒。因为按照现有局势,如果行动党和公正党愿意让路,马华几乎是稳操胜券的。因为开放竞争,马华是没有胜算的。只是,当行动党和公正党自己都不够分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如此大度让贤给曾经势不两立的对手?
即便公正党和行动党同意保送华人区给马华,是否马华也会被要求让出手上仅有的亚依淡和丹绒比艾两个马来区? 到头来在团结政府的架构下让马华上阵华人区的议题只是讲爽的提议,而且是自己讲自己爽的那种。
巫统如果不帮忙,上届大选得票率分别为40.5%与43.22%的亚依淡和丹绒比艾,能否守得住仍是个未知数。值得一提的是,亚依淡自魏总2004年上阵以来,已经连任5届,从少年到白头战无不胜。即便在2018年最危险的情况下,仍然依靠废票高过多数票的奇迹过关。
马华一直告诉华社他们过去做了哪些贡献,要华社感恩载德。但年轻选民对过去无感,尤其下届大选大部份首投族是在2008年才出生,对马华的印象就只是一个在国会只有两席的小党,感觉上这个党缺乏一个鲜明有希望的未来。与其被动的等待政局混乱时在夹缝中求存,倒不如实实在在的进行整顿,为新生代接班打下基础。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