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政府偏离了以往熟悉的B40、M40、T20财富分类框架,转而采用新的T15/B85模式。虽然此举或许简化了我们对收入差距的理解,但这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回顾旧的分类系统,即B40代表工人阶级或低收入群体;M40代表中产阶级;T20代表高收入阶层。这一分类旨在推动使B40人群能提升至中产阶级,从而形成一个更繁荣、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理想情况下,这将使大马的社会经济金字塔从宽底狭顶的形状,逐渐演变成更平衡的菱形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中产阶级将成为大多数,象征著财富的更公平分配。
广义来说,中产阶级是经济稳定的象征,拥有住房以及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然而,目前的框架在计算家庭收入时并未考虑家庭规模或集体开支,导致我们无法有效了解和解决该群体所面临的挑战。
笔者认为,财政部或许可以引入多维贫困指数来进行更客观和全面的评估。多维贫困指数(MPI)是一个能超越收入维度的工具,评估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等多个关键领域。
当一个人在指标三分之一的方面存在匮乏时,会被认定为“多维贫困”。这些匮乏包括营养不良、缺乏教育机会、无洁净饮用水和无电力供应等基本需求。换句话说,MPI揭示了造成贫困的多种因素,关注生活质量。因此,MPI可以描绘出更具体的图景,帮助政府更针对性地定位需要援助的群体。
当然,除了收入分类,另一个问题在于财富在收入金字塔顶端的集中分布。放眼全球各国,社会的分裂不仅是由收入多寡引起的,而是蕴藏著一种更深层次的鸿沟,即依靠工资收入的人群与无需工作的财富积累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后者虽然人数极少,却享有不对等的国家资源和绝大部分的政治影响力。
因此,T15/B85的分类模式令人担忧,因为模糊了B85群体的内部差异。即使在T20内部,财富的集中程度也是极高的。根据内陆税收局的报告,在2022年,收入前5%的群体贡献了50%的所得税,而全国所得税的20%仅由最富有的1%富人支付。这显示了B40和M40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很小,而M40和T20之间的收入差距则不断扩大,即极少数精英阶层掌控著社会的大部分财富。顶层收入者不仅享有更低的税率,而且不断从B85群体的劳动力和消费中获利,而B85的工资却停滞不前。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政府尚未准确识别谁属于T15群体。经济部长拉菲兹表示,可能还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确定这些数据。确定T15的门槛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居住地、职业、家庭规模以及子女数量,这些都会显著影响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在此情况下,T15的定义需更加谨慎,以确保分类的公平和有效性。
预估其影响
然而,首相安华最近提出将分类标准调整至T10,使情况变得更加混乱。这种标准上的变动显示出政府本身或许对我国的财富分布还没有清晰的理解。笔者认为,在实施任何新的分类系统或修改补贴结构之前,特别是像汽油补贴这样的重要补贴,政府必须谨慎规划并预估其影响,万一准备工作不足,这些变动可能会扰乱经济,加重国人的生活负担。
最后,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的是意识到B40和M40其实是一个大多数群体,两者相加构成了绝大部分的国人,他们在辛勤工作,却勉强维持生活。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深入探讨国人的收入分类,将焦点放在结构性不平等上,解决T15的财富和权力集中问题,推动有利于绝大多数人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