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啤酒公司赞助华教义演引发了我国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社会的广泛争议。事件起因是雪州双溪比力智明华小的啤酒公司华教义演当晚,房地部副部长兼雪邦诚信党国会议员艾曼阿蒂拉上台见证筹款达标,手持印有啤酒公司标志的模拟支票。雪州伊青团长见机不可失,率先发炮,批评啤酒公司的捐献玷污了立意良善的筹款活动,其支持者则试图暗示诚信党支持啤酒活动。
众所周知,诚信党分裂自伊党,两党都在争取国内对伊斯兰和穆斯林的话语权。诚信党和伊党,如同行动党和马华、巫统和土团党,两者在议席上属于竞争对手。这次,伊党逮到了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借题发挥,抨击诚信党与伊斯兰价值观背道而驰。不仅伊党,安华政府内的执政党之间也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不过,这种政治操作的代价是典当了族群之间的信任,加剧社会矛盾、分歧和两极化。
穆斯林组织基于烟酒有损健康、违反道德标准或伊斯兰教义,而反对学校接受酒精和烟草公司的捐款。非穆斯林社会主流意见是啤酒公司赞助华教义演行之有年,并认为类似义演筹款只因政府拨款不足,华校才需要对外筹款——乃华社自我调侃为"第二所得税"。
本次啤酒公司义演的争议,可以说是希盟1.0发生的2019年"华小马来课介绍爪夷字"争议之翻版。当时,我国的社会也被严重撕裂,穆斯林组织支持政府在华小马来课介绍爪夷字,爪夷字不等同于伊斯兰,并指责反对者患有"伊斯兰恐惧症"。另一边,非穆斯林社会要维护华校的特征,不能打开"缺口",强烈拒绝华小介绍爪夷字。
这两起事件的争议都涉及华小。不过,目前的华小情况与上世纪的华小情况存在最大的差别——穆斯林学生人数的增加。根据教育部最新的统计,穆斯林学生占全国华小生人数约20%,一些微型华小的穆斯林学生甚至占逾半以上。站在穆斯林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若他们在华小学习华文之馀,也要认识爪夷字,我们又有什么正当理由反对他们?我们一方面反对爪夷字的介绍,另一方面又基于华文有价值而鼓励穆斯林进入华小,或需要穆斯林学生来维持微型小学的生存。这其中的矛盾需要华社正视。
是次争议中,诚信党前雪邦国会议员哈尼巴也提出类似看法,即华小有许多穆斯林学生就读,也有不少穆斯林教职员。当然,希盟的马来政治人物出发点是要避免踩雷这些"敏感"课题,因为很容易被政敌煽动。
我国"领先者当选"选举制度下,政党要尽量争取中间选民的选票,其政策往往都是趋中。无可奈何的是,在两极化的社会,政府的政策趋中就会被其中一方认为妥协或放弃族群权益。如果政府维持捐款指南,希盟将会失去非穆斯林的选票;如果政府同意修改,则被视为向非穆斯林妥协。教育部发布的模棱两可的文告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让争议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