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料这件事,我在第一篇文章就提过,所以外地朋友问我,槟城的加料真的那么特别吗?
我无法很肯定的说槟城很特别,但绝对肯定的是很普遍,你想到的,你不曾想到的小吃都可能有加料的选项,而且加料的选择也很无花八门。
当然,最常见的加料是槟城福建面加排骨、内脏及虾;云吞面加鸡脚及水饺;粿条汤加各类鱼丸及排骨等等,这些不仅槟城有,我相信全马也会有,就是没有槟城这么普及,随便一个小贩中心都可以找到有加料的小吃。
印象中,中马一带最火红的加料就是咖哩面(咖喱叻沙)加了一堆蛤、虾及烧肉,这种加料在视觉上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槟城的加料很多时候是因为一小碗小吃满足不了我们,所以要加料才会提升满足感,或者说是饱足感。
我跟不同的槟城朋友提起这件事,他们也认同槟城以外的地区,因为上桌的食物份量比较大,所以没有加料的必要,因为吃完原本份量都吃饱了,如果再加料不是撑死,想想还真是这么的道理。
因此,槟城的加料习惯真的是因为我们的食物份量少吗?
记忆中,我的“加料生涯”是从小学开始,后来我才发现不是所有小学的食堂都是这么精彩的,因为我们的经济炒米粉档卖一盘经济炒粿条是10仙,但如果要求加蛋及海鲜现炒成丰富的炒粿条,会以加料的多寡而会有不同的收费,比如豪华版的50仙。
而且能够加料的不仅是经济炒米粉档,汤面档的加料选项也很多,我尤其爱他们的鱼丸汤,以致于如今一大把年纪,还是很想念食堂的美食。
可以说,我的胃口从小就被养刁了,也变成了一种饮食习惯,尤其是看见加料选项时,不管好不好吃,都要先加一轮,不然感觉像是错过一百万。
当然路边摊的经济炒米粉比起我的小学体验更是精彩得不只一星半点,你绝对可以把很经济的炒面食吃出了土豪版的炒面食,最常见的加料是加炸薄饼、卤肉卷及煎蛋,但我最喜欢的是加咖哩鸡及煎素鹅肉,我朋友则是只要有煎午餐肉,他就会认定这是经济炒米粉最靓的仔。
至于槟城的加料会多奢华?记忆中最先有加鲍鱼选项的是一家卖炒粿角的路边摊,他平时就有加海鲜的选择,后来不知怎的就突然有了加鲍鱼的选择,然后又出现不少炒粿条摊格开始有了加鲍鱼选项,所以加大虾已不是最奢华的了。
除了炒面食加海鲜,我觉得卤面是最多加料选择的面食,因为可以加一堆卤料,10来种加料选择还是蛮常见的。
不过,加料加得最凶的,不是面食,而是慢煎糕,最高纪录应该有超过20种选择,从原本的糖加花生碎,奢侈一点的加玉米,到后来有了各类水果,再后来连火腿、吞拿鱼及香肠都加上了,慢煎糕的“加料进化”似乎是其他食物追不上的高度。
加料的快乐是为食物增加了丰富感及满足感,就像你在麦当劳选择add on,槟城小贩的add on其实更多姿多彩,不信你下回来也add on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