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5届乔治市艺术节的节目预告片被指忽略马来文化而引发争议,承办团队也因此将相关影片从网路撤下,这对于相关制作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伤害。无独有偶的,上周北马某华中校长对于校内合唱活动有一半以上的非华语曲目而觉得不妥,直接在谢幕时公开批判,这也引起不少争议。
着两件事看似没有关系,当中却牵扯着很多人心中不满和无奈的兴趣。一位八十年代在马大念书的长辈对于校长的发言有很大的感触,他说当初在马大求学时期,他所参与的华人社团活动、宿舍晚会都会想尽办法纳入各族文化元素的演出和活动,但却从未在友族的社团活动与晚会中看到中华文化、印度文化的节目和活动。对此他深感无奈,也有着愤怒,为什么华人的社团组织与活动就要战战兢兢的担心不够多元,而他们却就可以对多元文化嗤之以鼻,毫无感受?
这是一篇政治不正确的文章,想谈的就是这个社会最大的心结。在我们身边的最大群体长期以文化正统之名要求所有人的支持与尊重,却对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其他少数群体的文化一再的无视,甚至打压,本以为作为主流的大多数应该有接纳和包容的格局与气度,但事实上却是国内的文化少数一直在妥协和后退,担心稍微不小心就会被标上不尊重的标签,受到谴责和攻击。
掌握资源和国家文化霸权的多数一直以自己为受害者去要求少数群体要妥协和让步,这或许就是我国社会长期的族群误解与矛盾的根源。在多数暴力的情况下,华、印裔社会在无限退让,过去数十年来斋戒月时期华人无需要回避马来人用餐,但近年来却有华裔学生必需要躲到厕所用餐,连上课都不能在老师面前喝水的妥协与争议,这不是违背了斋戒的精神吗?更别说最近引起争议的啤酒公司赞助华校义演这件事,完全打破过去数十年多元共存的假象。
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度,只是在国内文化少数受到压力同时,政府却大声疾呼应该关注加沙地区巴勒斯坦被迫害的问题,这种专注遥远他地的不公不义,却无视国内矛盾与多数压迫,使得这几年来以昌明大马之名来获得人民的委托执政的政府,并没有让人民体验到昌明,更多的是充满失望。
多数暴力一直是民主政治的一个瑕疵,如何避免少数服从多数造成的暴力是先进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我们却选择无视多数造成的压迫,忽略这片土地上长期依赖处于退让的少数一直成为受害者,最终伤害将会加剧彼此之间的矛盾,甚至会引发冲突,最后就是将这个国家多元文化的本质和事实消磨殆尽。
如前文所述,这是一篇政治不正确的文章,但读者们也必须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并非要挑起族群间的矛盾,而是想要表达国内文化多元性在如今的政治氛围下早已处于一个临界点,少数群体当中已有不少人对于一昧妥协换取对多元的做法感到无力和失望,如此发展下去终究会有临界点,受伤最多的还是所有人民,这绝对不是所谓昌明政府愿意见到的结果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