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三名参访过雪州鹅唛黑风洞的德国游客,因没有“一触即通”卡(Touch N Go,下称TNG卡)来支付巴士车资,而被司机“请”下了车,这起事件因一名抖音用户广传后引起了网民两极化的热议,在影片中,游客抱怨巴士候车站的环境条件恶劣,而且看板上也没有显示任何指导乘客缴付车费的方法,以至于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购买TNG卡,他们在烈日当空的候车站等了许久才等到了巴士,最终却被司机“请”下了车。
这段影片之所以引起热议正是因为它直接揭露了大马公交系统、尤其巴士系统长期存在的不足之处,这包括巴士司机的服务态度问题、巴士常常误点、巴士线路覆盖区域不足的问题等等。然而笔者以为,论者在议论此事时必须谨慎,要以换位思考的角度为这起事件中的游客、司机等人物设身处地地思考,在这起事件中,我们应当思考,如果我是游客或司机,我该如何做?
从相关的报道中,不难看出某些“爱国者”突然爱国心爆棚,责怪游客没有事先做好功课就来大马旅游,但笔者可以肯定,这类人平日里一定也见识过大马公交系统的各种不足,也可能曾亲身经历过巴士误点、地铁误点的问题,他们应当要反省自己所捍卫的国家会愿意整顿当前的公交系统吗?又或愿意向公众展示整顿公交系统的决心和诚意吗?他们大概不知道,国家(或政府)无法解决一切问题,因为国家就是问题本身。
为何不该苛责游客?
如果苛责游客在此事件中的言行,恰好说明你的心中期待一名“完美的受害者”。在评论游客的反应是否合理时,我们先来研究事发当时的背景与游客在离开黑风洞之后的可能路线,在影片中,游客表示他们打算前往市中心,他们的候车地点是编号SL485的黑风洞巫统大厦车站,从目前可考的信息来看,有3种分属不同路线的巴士会在该站点停靠,分别是编号为Rapid KL 173、MPS1和SmartMPS1的巴士,而他们遇到的巴士正好是可以前往市中心的巴士,从车款看来应是Rapid KL 173巴士,若对照Rapid KL的官网发布的信息,巴士的终点站为安邦路,即市中心。
德国游客表示他们“等了许久”才等到巴士,司机却以他们没有TNG卡为由拒绝他们登车。这让笔者联想到多年前在鹅唛生活时搭巴士的经历(这是2012年的往事),当时从鹅唛的地铁站前往笔者的住处必须乘坐Rapid KL T201巴士,按照原定的路线,巴士必须穿行鹅唛第五区、途经编号SI242的车站,并为须在该处上下车的乘客停车,然而在前往的第五区前有一处可缩短路线的捷径,若司机假定前方没有乘客会上下车,就会改变路线,因此乘客必须在此前亲自告知司机自己的目的地,这是一种只存在于本地人之间的默契,不为外人所知晓,这种巴士文化的负面影响就是会造成前面几处站点的乘客无车可乘。
类似的情况迄今仍存在于巴生谷的大部分地区,笔者亦曾经历过在斋戒月期间,有些巴士司机为了避开正在举行斋戒市集的路段,也会擅自改变路线,进而错开前方的几处站点,当然巴士司机也有自身的苦衷,雪隆区拥堵的交通、失序的交通规划都是导致司机不得不更改路线,进而造成服务不到位的原因。所以德国游客抱怨巴士误点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前几趟班次的司机任意更改路线造成他们必须久等,此外,士拉央当地的交通阻塞情况以及司机的服务态度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因素。
德国游客的经历教训我们,在出国旅游前必须先充分了解当地的公交系统和公交文化,也千万不要因为敬仰充满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马来西亚,而高估了大马公交系统的素质,当然他们对我国的“高估”也侧面说明了外国人对我国是有期待的,希望从政者与全体国人都应当从这起事件中反省我国公交系统的不足。
为何不该苛责司机?
在这起事件中,当然也有人会将矛头指向司机,认为司机的服务态度有问题。笔者以为,巴士文化的核心建立在社区群众的默契上,如果有乘坐过香港小巴的经历,就能深刻体会到当地公交与社区融合而成的文化生态,比如在搭香港小巴时,想下车就得告诉司机“前面有落唔该”,因此巴士司机一般都会先假定乘客已经知道本地的公交文化,我觉得司机拒载德国游客可能出于两种原因:一、他不便将巴士停在一旁,然后协助游客到附近的便利店购买TNG卡,毕竟那是一段繁忙路段,而且购买TNG卡(在他看来)应是乘客的责任;二、现今的巴士收费系统已不再接受TNG卡以外的支付方式,也许碍于这种限制,司机无法弹性处理。
这牵扯出一个问题:司机是否应该做超出自身职责本分的工作?这包括协助或指导游客去购买TNG卡,我认为若我是司机,我也不会这么做,因为我车上还有一车的乘客,我必须对他们负责,至少必须确保我驾驶的班次可以准点抵达目的地。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巴士公司在处理支付方式方面做得不够周全,没有将无TNG卡的潜在乘客纳入制定付费方式的考量范围,因此这类事件在大马日常生活中早已屡见不鲜,只是刚好是这批德国乘客的经历被炎上才重新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已。
关于公交车的企业文化
笔者曾经从泰国的吞武里火车站(Thon Buri)搭乘火车前往桂河大桥游历,遗憾的是,由于笔者不熟悉当地环境,因此错过了在桂河大桥的站点,这是经由乘务人员提醒才恍然大悟的事,正当笔者一行人懊恼如何返回曼谷时,乘务人员示意我们在Thamkra Sae车站下车停留,直到火车从终点重新返回曼谷时再登车返回曼谷。因为这一次经历,笔者确实能对德国游客的经历感同身受,当然我们也无法苛求本地公交车的服务人员愿意去做超出自身指责本分的工作。
德国游客的不愉快经历也让我们去反思,我们都可能成为不完美的游客,而我们所面对的当地公交系统本身又有怎样的企业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