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中文系举办的“2024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汉语方言讲故事比赛”,于1月12日顺利落幕。据新闻报道,此活动是为了提升中学生对汉语方言的使用与兴趣、提供学生展示语言才华的平台,以及推广、传承与发展汉语方言。
这几年来,不少团体将乡音融入各种表演,也举办一些推广乡音活动,包括举办开放予中小学生的乡音讲故事比赛等,越来越多学府也对乡音采开放态度,槟城钟灵独中更于2016年以兴趣班方式推广籍贯活动,鼓励学生们多讲乡音。
看到越来越多人士和团体推广乡音的学习,我是乐见其成的。不过,看到这里,如果你稍加留意的话,应该会发现我在文中以“乡音”取代“方言”。
只要翻查字典或词典,“方言”意指“一种语言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跟标准语有区别,只在一定地区使用。如汉语中的闽语、吴语等。”换言之,方言只是地方性使用的分支,反倒是将各种乡音的地位和通用有所局限和贬低了,甚至会对乡音形成伤害。
实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多年前已将各种乡音定为语言,并在2018年9月举行的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通过了《岳麓宣言》。有关宣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亦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文件。
犹记得多年前访问仍在做乡音考古的导演张吉安,他曾以董总在1980年代推广的“多讲华语,少说方言”运动为例,其实对过去三四十年的乡音发展尤为伤害。当时,不少人认为方言不入流,甚至一些人还会认为那是地方人或乡下人才讲的话。
海南话没落
在2011年的《乡音飘荡》专题系列里,我就引述两位来自槟城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即李冰玲的《槟州华人语言调查研究─语言能力、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情况》,以及魏金顺的《槟州威省三代同堂华人家庭的语言选择》。
根据李魏两人当时的研究,年龄偏低者的能写能读能讲的语文和语言较多,但年龄偏高者的乡音掌握能力明显更多也更好。其中,槟州会说海南话的13岁以下儿童比例近乎零,13岁至20岁年轻人也仅有0.4%会说海南话。
至于当时的研究也以一个人平均60岁寿命来计算,并以客家话每十年平均2.3%的减少及潮州话每十年平均8.4%的减少率推算,估计客家话和潮州话分别会在70年后及130年后绝迹槟州。
十多年过去了,可见当年李魏两人的研究并非危言耸听,尤其是当老一辈不在了,又如何指望半桶水甚至不谙乡音的中生代和新生代继续传承乡音文化呢?
无可否认,社会团体和学校的推广对乡音的未来存亡非常重要,但其实家庭才是维护和传承乡音的最终堡垒。无论是英语、国语或华语,并不缺学习管道,反正学校里总会教,如果追不上进度要找补习也不难。
依我之见,维护乡音实则和报考华文一样,如果父母都抱持著不重要或无所谓,那别在消失以后才来怨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