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开车时听到三位电台DJ正在谈论在新的一年为他人送上“新年快乐”祝福的最佳时机。其中一位说,当然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必须说。另一位认为,新一年的第一个星期内说都可以接受。最后一位主持人认为,在整个一月份都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因为一年共有12个月,而第一个月属于新的开始。无论你认同哪一个观点,都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心理,即在新旧更替之际,我们对未来产生一些美好憧憬与期许,因此乐于互赠祝福,创造集体热情。
设定目标是另一个我们熟悉的典型新年场景。受到社会的启发,或新年本身的象征意义,让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设下目标的好时机。目标通常与自我完善相关,集中在健康、财富、事业、关系等几个方面,如管理健康状态(运动减重)、取得优异成绩(努力求学)、提高专业技能(参加培训)、提升财务实力(买车买房)、建立人际关系(交友、结婚)等,这些目标无一例外,都是来自于我们想要获取更充实、更满足的生活质量的渴望。
一旦列出了目标清单,我们应该要付诸于行动。仅仅记下自己希望实现的事情,新年目标和决心,实际上可能对实现目标的帮助不大,或降低实现的可能性。根据美国著名的领导力讲师米歇尔·罗森(Michelle Rozen (2023) 针对815人进行的题为 “你有多大决心实现新年目标” 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月份为自己设下至少一个目标,到了同年的6月份,高达762人(93.5%)放弃了目标,仅53人(6.5%)仍然致力于实现目标。这些发现和斯克兰顿大学(University of Scranton)的研究结果一致,即50%的美国人每年都会制定一些新年决心,但同一群体中不到一半的人在过去六个月中继续致力于他们的决心(McCreary 2019)。
目标设定理论
所制定的目标应避免过于简单或笼统。目标设定理论(Locke 和 Latham 2002)认为,设定复杂目标有助于激励人们提高绩效。目标设定理论阐述了促使目标发挥作用的四种动力。
首先,目标能够引导人们深入发掘与目标任务相关的知识。其次,目标可以增强个人毅力,因为人们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第三,目标从生理和认知上激励人们。第四,目标使人们能够专注于以目标为导向的活动。
畅销书籍《原子习惯》(Clear 2018)提出目标设定应基于“结果导向”(希望达到什么结果)和“身份认同”(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够实现目标的人靠的是日常习惯的养成,而非一生一次的转变。制定新年目标是个好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的成功则取决于如何面对“制定了哪些具体执行方法?”、“接下来我该如何坚持下去”等的“灵魂拷问”。
除了新年快乐,也别忘了随时和身边的人相互鼓励支持,让年初的热情持续保持。冀望年底回顾,目标已达,快乐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