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行动党元老丹斯里林吉祥在国外发表言论,期许不久未来马来西亚出现非马来人首相。此番言论不止被行动党政敌讨伐,要求修改宪法只能由马来人出任首相。就连希盟首相安华也回应,首相一职将持续由马来人担当。
林老这番言论,若不是因他的身份,可能是侃侃而谈的饭后谈资。但普遍上,行动党被马来选民的接受度偏低,这番在国外发表的言论,在社交媒体的显微镜下被无限放大,惹怒了多数马来同胞,甚至是希盟的巫裔支持者。在今天这个与国盟较劲的政治环境节骨眼,有需要用言论挑起这一类的话题吗?
这一番言论,其实不止是林老一个人的观点。很多非马来人多多少少心理会有这么一番期许。
移民者后裔加上国内少数民族,在他国成为最高政治领袖,世界上最出名的案列有两个,一就是秘鲁前总统,由日本裔的藤森谦也担任,二则是英国现任首相,印度裔苏纳克。除此之外,鲜少有没被同化的移民后裔担任一国之首。
现在非马来人少数民族当首相,有两个主要观点。一,是宪法和法律上是否允许,二,是政治支持是否足够。
宪法和法律,没有限制任何民族当马来西亚首相。其主要条件,都没有排除任何种族,如必须年满18岁,没有破产,必须是国会下议员,得到下议员多数支持,则可被元首任命为首相。唯独有关首相需要与元首在伊斯兰事物的互动成为关键问题。
至于政治原因,今天要探讨的是两个方面,非马来人是否能获得人民和政党支持成为首相,和马来人及穆斯林的分别。过去也有人曾经够公开大力支持一位非马来裔为首相人选,并没有很大的反弹,即是已故砂拉越首长阿德南。
在历任首相中,东姑阿都拉曼有泰裔血统,敦马哈迪则是印裔血统。即是说,一位严格意义上的穆斯林当首相,其被友族接受程度还是有一定的机率。
“马来人”的定义,联邦宪法于160条文阐明四点,即是生长于马来西亚、穆斯林、秉持马来文化和以马来语沟通。一位信仰伊斯兰教,奉行马来文化和语言,生长于马来西亚华裔或印裔,都可以符合以上四点,在宪法意义上为“马来人”。因此,举例华裔穆斯林成为首相,在宪法上不属于“非马来人”。
下一个论述则是“同化”。以宪法条文为例,马来西亚是少数可以转换一个种族的国家。一个被同化的移民后裔少数民族,在今天的社会还是可以在政治上被接纳为最高政治领袖。
元朝蒙古的统治,是靠武力打下的江山。明初汉族起义时,部分是打著“八月十五杀鞑子”名号,要回归汉族统治。而满族统领下的清朝,一开始还不能接受汉族以外的族人统治,出现很多反清复明的地下组织。后来康熙皇帝接受儒家教育,熟读汉书和文化,反被同化后,还能被接受,开辟“康,雍,干”盛世。今天的中国以汉族为主,还是甚难接受56大少数民族的领袖为最高领导。
美国的前总统奥巴马,和现任副总统卡马拉,虽然是移民后裔少数民族(肯亚与印度),但两者皆是基督徒,以美国国语为母语,生活作息与美国无异。林老的言论若以美国作为根据,那么就应该考虑到“同化”这一点。
泰国是佛教国,一位华裔,皈依佛教,以泰语为母语,取泰语名字,那么政治上被支持为首相的列子大有人在。塔辛、英拉,包括现任首相斯雷塔,都有华人血统。
非马来人要顺理成章成为马来西亚的首相,第一是要足够选民的政治认可和支持。这一点,同化成为宪法意义上的“马来人”是最容易达到的。在这方面,国外已有很多案列。
若是要保留本身民族特色,不被完全同化的前提当首相,则需要等到马来西亚人民政治思维超越全世界90%的国家,超越种族成为如英国人民那样、才能有移民后裔少数民族首相。
但现实上,非马来人当首相又如何?即使非马来人当上了首相,不代表非马来人的权益因此会获得提升。撇开贪污腐败,行动党自誉为非马来人争取权益,但现在在国会下议院获得差不多1/5的议席后,其成绩更不如马华,统考连讨论都作罢,别说制度化拨款各源流学校,就连预算案都不敢列明拨款额度,更别说固打制。因此,若非马来人当首相,不是提升非马来人权益,反倒是非马来人逐步与马来人同步的象征。
无论任何民族,只要能带领国家迈向繁荣,经济蓬勃发展,国民丰衣足食,则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