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我国华校面对各种办学、经营上的挑战,即使是受政府津贴的国民型中学、小学,也因为受到所谓半津贴等限制,常年都处于入不敷出的情况,因此需要各界热心人士赞助,以及学生家长各种补贴来应付学校的日常开销。
顶著维护华教的大帽子,华社都对华校透过各种方式筹措经费的做法采取高度包容的态度,即使有人提出怀疑或是想要更深入的探究其中的募款方式与开销细节,也会被“晓以大义”,久而久之华校募款是一个华社每个人都必须要分担的责任,也是不容质疑与挑战的存在,这一切仿佛就如此理所当然。
募款的时候华校是大家的,想要更了解组织运作或是财务概况的时候,就是学校内部事务与你无关,这种说辞在过去在资讯不发达的时代,不买这一套的人可能孤立无援,直到社交媒体的出现,某种同温层的社群被创造,有不同想法的人开始组织,一起质疑、挑战大家习惯的理所当然,“华教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变成某些人心中的预设立场,原本就脆弱的华教共同体从内部开始崩坏。
结果就是形成两个对立的社群,一边是将所有募款活动、收费行为视为贪污敛财的存在,另一边则是以华校办学艰难,我们必须支持的传统立场。立场相异的两个群体都认为自己热爱华文教育,前者认为当前华教有“蛀虫”,唯有曝光才能够清理这些害群之马,后者则相信学校办学不易,即使真的有害群之马,我们也不该打击学校,陷校方于不义。
最近在柔佛某华小的募款千人宴在社交媒体引发的争议,正好就是两个社群典型冲突的例子,很遗憾的是两种立场并无法好好的沟通,吵吵闹闹的结果就是华校形象坠入谷底,一般民众对华校的观感与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今天的华教运动因此失去了过去坚定不移的群众基础,使得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华教运动面对前所未有的内忧。
加强沟通,将各种资讯摊开才是解决之道。华校的组织工作者(董、家教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并不一定会对民众公布募款活动的制定、策略考量,却又很常以维护华校、推动华教的道德制高点回应所有的质疑,这在有人以讹传讹,过度诠释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不符事实的论述,加上网络科技的便利性,超快速的传播效率使得这类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言论广泛被传播,学校、校方负责人最终成为众矢之的。
一竿子打翻一条船
这么说或许有人会觉得不以为然,但愿意承担学校发展工作,协助校务扩张的董、家、教和校友们应该要有一个更大的格局来回应相关争议,千万不要以为利用过去传统华教大义论述就能消弭所有异见。君子坦荡荡,面对质疑最好的回应是公开坦诚,将各种资讯在阳光底下摊开,让怀疑论者失去怀疑的基础,华文教育才能够继续发展下去。
当然,抱著质疑的一方也不一定有错,但绝对不能一竿子把所有人预设为坏人,把所有募款活动视为敛财,更不能因为某些人无法认同,或是无法负担校方设定的募款方针就将校长、董事或是家教协会负责人的资料、照片在网络公开,试图制造一种公审的模式来寻求所谓的“正义”,这不是一个法制社会该有的做法,更背离了公民社会的基本精神。
如今华文教育论述匮乏,年轻一代对华校的办学有不同的期待和想像,传统的募款和作业模式不一定能够取得大家的认同。再说,比起过往的义无反顾,今天的整个社会氛围是期待更多元更公开的讨论,所以以往那种我做事你放心,给钱就好什么都不要问的模式也不再符合今天的氛围,如何好好的沟通互动,将彼此的误会降到最低,是所有爱护华校的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