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教育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从原本倾向考试、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转变成为以自主学习、素养导向的综合评量教路线。就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来看是符合时代需求,尤其是人工智能对学习、就业和生活等各层面冲击下,学习方式本来就该随着时代调整。
然而即使大家都明白改革的需求,但在教学现场却是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学生没有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这个大方向上滞碍难行,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恐惧、焦虑成为策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大多数的我们之所以会“读书”都是因为师长们的各种威吓、利诱的结果,该学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全部都是师长说了算,学生只要跟着大人的标准尽可能达到目标,假设上次考试80分,这次考试没有进步就表示不够努力,如果变成75分就肯定会被骂、嘲讽,“丢脸”、“失败”、“笨”、“蠢”等否定的情绪就会出现。
为了成功,为了不丢脸,为了被肯定,孩子们只有尽可能的满足大人的需求和标准,这种卑微学习方式又怎么会有学习乐趣?又如何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更别说享受学会新知识的喜悦,因为对学生来说,那不是他想要,只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期待而配合罢了。
当学校配合政策进行教学改革进行多元评量,要求学生做到积极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时,我们看到了各种难以理解的结果,明明考试分数很高,但综合评量的结果却是不如预期的理想,家长们就觉得是老师不客观,评量系统有问题,却从未想过自己的小孩可能除了考试,不懂得参与讨论,也不积极与老师在课堂上互动,更无法表现出对学习的热诚。
这是今天教育现场普遍的情况,毕竟我们太习惯用否定的方式来评价孩子的学习,而孩子也从未感受过学会某个知识的内在喜悦,如此一来要他们爱上学习,能够终身自主学习就是过分的要求。
学习的乐趣
改变需要时间,作为老师、家长的我们也应该要调整对学校教育的想象与期待,在素养导向和自主学习的大方向下,如何引导孩子好好感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找到与感受学会新知识的喜悦,才是正确的做法。
至于过去那种困陷在追求分数,为那三五分感到焦虑不安的学习模式,我们就不要再去眷恋,也别从那种模式找到某些慰藉,如此并不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帮助,反而会让他们永远失去未来的生活中持续提升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