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栏内容,是应邀一位在东盟国家当中,能直通多国核心政治人物与政府官员的兄弟。我把其中没有那么敏感可以与读者们分享的部分放到本期与各位分享。盼见谅本期内容有点长,但对向了解环球大趋势发展路径的读者们有重大启示作用。
最近,欧盟委员会启动了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调查目的表面是评估中国电动车行业透过政府补贴而非创新积累的优势,是否削弱对欧企的实质性竞争力。但实际上是由欧盟委员会主导,对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广泛资料信息收集的行动。调查范围不仅限于财政拨款和税收减免,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支持,用意要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部分进行详细的拆解分析。
调查结果的成功与否虽然目前难以确定,但我认为最终调查结果并不是核心所在。因为根据欧盟法律,反补贴调查程序非常紧凑,一旦启动,中国企业将在未来12个月内将会面临高强度的应对工作,并且调查一般在9个月内便做出初步裁决,不超过13个月内做出终裁。
换句话说中国车企在调查启动后最多只有12个月的安全窗口期,并且在这时段内会忙于准备应对策略,包括如何收集、整理和提交相关证据,如何进行辩护和协商等。因为根据以往“双反”(反倾销,反补贴)案例例如纺织、轻工、光伏等,积极应诉的企业相比被动应诉的企业最终加征的关税税率差距可达8倍。同时,政府层面的支持以及欧洲进口商和下游用户的配合对于应对调查也有助于提高应诉的成功率。
要注意目前调查不是反倾销,而是反补贴。根据《外国补贴条例》的时效性条款,欧盟委员会有权对过去十年内的外国补贴行为进行调查。对于条例实施前获得的补贴,欧盟可以追溯五年至2018年进行调查。如果调查结果认定中国电动车行业违反了贸易协定,欧盟不单可以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惩罚性关税,最严重情况更可能导致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失去欧盟市场份额,并面临至少5年的市场禁入。届时便不止是价格竞争的问题,而是整个产业受到不下于类似美国制裁华为般的致命性打击。
调查结果更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对中国电动车行业采取类似的制裁措施,明显将进一步限制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与此同时,《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的生效也对中国电池企业在出口欧盟国家方面带来巨大挑战。该法规对废旧电池回收率、再生材料使用率、碳足迹和电池护照(是一种追踪和管理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使得动力电池行业面临更严苛的碳管理政策。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单是2023年上半年已达到234.1万辆(年增率76.9%),超过日本的202万辆(年增率17%)。而从2023年1到7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车出口的前六大市场排名次序分别为比利时,英国,泰国,西班牙,菲律宾和澳洲。但与日本相比,中国车企在海外生产和销售方面依然相对较弱。日本八家主要车企在海外的生产和销售量远超过其本土市场,近四分之三的销量是由海外产能贡献的。日韩车企推行的是真正的国际化战略,不依赖单一市场,通过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来分散风险并获取更广阔的市场份额。
对于中国汽车业而言,走出去是必然的趋势,并已经开始在海外建立工厂和开展本地化生产。但面对尤其是欧美市场的风险和挑战,中国车企目前还没有找到安全的应对政策。
汽车产业的复杂性和高度集成性使得它涉及大量的零部件,其中包括至少五千个零件。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德国的博世(BOSCH)一直以来都位居榜首。然而,中国在全球百强零配件供应商中有13家,中国的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更位居第五,是中国企业中排名最高的。
欧洲对汽车产业的重视源于其作为欧洲经济命脉的地位。汽车产业在欧洲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相关就业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每年汽车产业还带来高达759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并为欧盟政府带来超过3750亿欧元的税收。因此,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对欧洲不仅仅是汽车制造业的问题,更关乎整个欧洲的就业和经济发展。欧洲汽车产业的就业工资收入更是在各行业中属于附加价值较高的领域。
因此,欧洲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做出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对整体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已经超越单一产业层面,涉及到更广泛的就业,经济利益,和政治议题等核心敏感问题。
哪在历史上,是否有类似可借鉴的趋势与结果呢?其实日本与美国从1950年代便开始一系列的贸易战;包括纺织品(1957-1974),钢铁(1968-1992),家电(1970-1980),电信(1981-1995),到1978-1996年触碰到美国以汽车与半导体为国家经济竞争核心的产业,便引发美国使出大规模并毁灭性的反击。
共通点都是始于轻工业,逐渐升级到重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再升级到宏观问题,并最终演化为核心经济制度,甚至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招来长期的趋势性结构式反击联盟。当年美国启动汇率金融战,作为投向日本的另类核爆弹,让日本以金融战败全面投降的收场,在国际舞台失落整整30年之久,并以美国维持世界金融霸权告终。
当然本次中国与欧美之争并不能简单的以过去的历史来判定,因为当年的日本并不拥有像中国自身庞大的国内市场,使得双方的反制措施与空间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本栏从美国总统川普年代开始就已经不厌其烦提醒在金融与政治领域的各方好友,我们目前所面对的绝对不是周期性纷争与调控,也已经不单是逆全球化或供应链分割概念这么简单;更有可能是以二元方式(binary,0与1的斗争)重新架构新的世界秩序。
在经济保护措施的背后,已经发展到有攻击性的民族意识形态层次。在我看来,这已经是以非热战的方式开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未来的世界将会是大家感觉与过去20年非常不一样并且陌生的年代,但愿各国的政客与领导人,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来协调纷争。而从事商贸的企业家,比过去更需要有金融与政治的人才在身边,出谋献策,协助企业在各种政治与金融的风浪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