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坠机事件中的四位孩子在世界最大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独自生活四十天后获救的消息绝对是本周国际上最震撼的消息,这四位分别为13岁、9岁、4岁和11个月大的小朋友到底如何在危机四伏,有著美洲豹、蟒蛇等掠食性动物的环境中独自存活四十天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重点。
根据外媒报道,13岁的姐姐懂得利用发带在森林中搭建临时帐篷,知道如何通过叶子收集露水以获得饮用水,也拥有分辨野果是否有毒的技能,加上从坠落小飞机残骸中找到的饼干等食物,成功带领三位弟弟妹妹度过漫长的野外求生阶段。
从13岁大姐的生存技能来看,可以得知她从小就跟所处的土地关系密切,否则无法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所谓跟土地关系密切,就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掌握身处环境的各种资讯的能力,根据孩子姑姑在受访时的说法,13岁的姐姐从小就自己搭建小木屋游戏,而她外婆也很早就传授她如何选择热带雨林的野生蔬果食用,这些都是他们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能够生存下来的基本条件。
这不禁让我反思随著都市化和经济的发展,很多在吉隆坡等都会区成长的孩子从小就与生活的土地断了联系,不少大人觉得孩子只要会念书就好,念书以外的事情都不重要,如果真的有重要的事情,那等长大了就会,如果这四位孩子的父母也是这样的态度对待她们的成长,今天就不会有这种奇迹式的救援了。
因为家长们的态度,使得今天很多小朋友到中学毕业仍然搞不清楚芥兰和菜心有什么不同、也分不出菠萝蜜和尖不辣两种不同的水果。先不说不小心困在热带雨林求生这么极端的情况,今天自己在学校教授的高三学生几乎没有人知道怎么开榴梿,大家都说爸爸会开他们就有得吃了,那十年、二十年后他们成为爸爸之后,又有谁来帮他们开榴梿?(别说摊贩会开,都买开好的其实失去开榴梿那种惊喜了)。
别当生活白痴
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只有学校课程知识和学业成绩,也该学习如何生活,很遗憾的是在取舍选择下,被牺牲的往往是各种生活体验,很多孩子从小学习各种才艺,学业成绩也顶呱呱,却在自己身处的社区分不清楚东南西北,没有进过巴杀体验买菜、选鱼或是辨认不同肉类部位的经验,试问又该如何懂得生活?即使常年都是学校第一名又如何?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提出的学生洗厕所计划仍有很多讨论的空间,但不能否定的是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多生活体验和了解自己所处空间的机会,大家习惯的将生活抽离只关注学术的学习,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帮助,应该要两者兼顾才是,否则未来社会将充满各种课业第一名的生活白痴,那就太讽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