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长拉菲兹指出,如果国内通货膨胀率能够持续降低,到了年底有望降低至3.1或3.3%。然而,这又能代表什么?
相信大部分国人对于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已经无感,只因这是一个物价只涨不降的年代,衣食住行无一例外。之前一波大涨潮来袭,被给予的理由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归咎于战争与疫情导致供应链受到干扰,如今大家早已经恢复疫情前的生活,马路上也呈现了以往车水马龙的情况,但君可曾见那鸡饭、云吞面,甚至杂菜饭的价钱被调低。
任何借口都可以成为商家涨价的理由,同样的任何借词都可以成为不降价的辩解。就似最近的新闻报道,赛城斋戒月市集小贩居然将一张印度馅料煎饼(Murtabak)定价20令吉,令人咋舌。另外,也有一名网民在推特发贴文透露,他在斋戒月市集发现一包豆奶竟要价6令吉。
对于这些贵得离谱的食品,我们可以选择货比三家,或是购买其他的食物替代。然而,对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我们却不能这么潇洒。拉菲兹曾经呼吁消费者选择其他低价物品迫使商家降价,但是事实上低收入群体并没有太多选择。
就有经济学家批评拉菲兹的解决方案太过儿戏,而且不会达到预期的结果,因为有些物品是无法被取代的,例如鸡蛋、鸡肉等。
事实上,政府也有采取一些如慈悯菜单(Menu Rahmah)在内的应对措施,帮助人民缓解日益加剧的经济压力。然而,这是一项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政府的当务之急应该是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习惯进行研究,以制定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帮助更多中低收入的家庭与民众。
此外,就是对国内普遍低薪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UCSI民调研究中心日前公布调查结果,受访者针对在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后的未来规划,有接近一半(49%)不打算继续升学,主因竟想当网红,占其中34%,另外有26%想投身电召车行业及22%有意创业或投身餐饮业。
以土木工程师为例,8年前大学毕业生的薪资逾3000令吉,8年后的今天社会新鲜人的薪金依然保持不变,但屋价与物价已经翻了了不只50%。若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是相当不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