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贺岁片票房冠军《毒舌大状》一开始有个关于偷便当的故事。一个男生因偷便利店的两个便当而被控,他说,自己偷东西的原因是自己穷,老板没有出粮,他不吃他的父母也要吃。
黄子华饰演的地方法官反驳他,穷大完啊?穷就可以偷东西?你要养家,人家打开门做生意就不用养家吗?
黄然后话锋一转说,便当是过期的,不应该判他赔偿便当上的价钱28块,只应判他赔偿过期品的特价12块,另加罚款。
这样的故事让我联想马来西亚有时也会发生妇女到便利店偷取奶粉的事件。或许有些人偷窃奶粉是为了转卖牟暴利,但也有人正是因为“他不吃他的孩子也要吃”。
自己怎样都可以忍,但看著自己生命重心的孩子或父母受苦,于心何忍?
在讯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老板可以搬出许多的理由,拖欠或不给员工加薪。员工只有两条路,要吗一走了之,要吗挨下去。
在这百物涨价,通膨严重的时代,员工无论选择哪一条路,生活的困苦依然没有尽头,依然如同千斤重压心头。
任何高官微服出巡时,时常会看到类似的画面。部长和团队在脚步缓慢地微服巡视,旁边的路人老百姓应该不是不认识,而是在讨生活、找生计的路上,加快脚步,赶著去工作。
高官是微服出巡,而老百姓是“微服出寻”,讨生活,寻糊口的机会。
在生活线上或寻找生计的路上,无论是入不敷出的多子家庭,或摸黑越过长堤的年轻夫妻,往往更能细腻但切实地感受到巴刹、公交站或马新关卡的不足之处。但官员的换位思考,永远知易行难。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雪兰莪的两个马来青年为了躲避警方的取缔而跳河,其中一人的尸体已寻获,另一人生死未卜。
没有人确切知道他们两人之前到底做了什么,是真的罪大恶极心虚到要用生命去逃避取缔?还是只是纯粹一时慌张?又或是误解司法程序而产生巨大的恐惧?
是真的太穷,还是不知足的贪,让他们走上不归路?而不知足的贪,是因为社交媒体渲染的炫富影响,还是现实社会就如此?又或是我们的教育错了方向?
贫穷的故事天天上演,老板剥削员工的剧情天天更新。惩戒了香港偷便当的人,惩戒了我国偷奶粉的妇女,取缔了一些不法之徒,也提高了社会对偷窃行为的警戒心,然而,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害怕被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