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在吉隆坡国家迎宾馆(Carcosa Seri Negara,当时转为酒店用途)款待来自东海岸的几位客户,接待我们的侍者的专业态度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位侍者是一位60多岁的印度人,他西装笔挺,面带微笑,像个绅士似的为我们详细地介绍当天的菜色,然后根据各人的喜好,推荐不同的菜肴给我们。看来他对当天厨房可以提供的食物了如指掌。
一客西餐分为前菜、汤品、主菜、甜品和饮料,我们一行人的餐点不一;他手上没握纸笔,似乎把我们的餐点牢牢记在脑里。
当他把佳肴和饮料一一端到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时,居然准确无误。他的记忆力让我们刮目相看;他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让我们佩服。
由于十分满意他的服务,在结账时,我们给了他丰厚的小费。我还记得,在离开餐厅前,我们一起给他鼓掌致谢。
另外,把《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课程引进马来西亚的潘迪安先生(V. Pandian),从1994年以来,他一直持续不断地亲自上阵,教授这门课程。这27年来,他至少讲授超过400堂课,我好奇地问他:“不断重复地讲同样内容的课程,难道你不会感到闷吗?”
他的回答让我赞叹!他说,对他来说,他讲授的那堂课可能是第50场或是第410场课,但是对听课的学生来说却是第一次。这个课程如果能给学生带来冲击,这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他清楚知道自己讲课时的生动呈现和效果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所以他不能随便交差。
他也强调,虽然这门课程内容已重复讲授多次,但,每一次都能从中发掘新的体悟,有温故知新的收获。
把工作做到极致
无论是上述所提的餐厅侍者,或是潘迪安先生,他们都具备了“匠人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工作内容重复多年也不言倦,反而认真地把工作做到极致。
因为敬业所以乐业,喜爱他们的职业,所以他们对工作从不抱怨,十年如一日地不断投入,尽责尽力地把工作做好。
如果你到过日本,你会从一些日本人的身上看到“匠人精神”,尤其是百年老店的服务更是保持著这种传统的精神面貌。这些店铺的规模不大,多年的手艺代代相传,产品品质并没有因为时间久了而走样。这种世代传承的“匠人精神”其实是日本社会中工匠们特有的“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难怪很多日本产品和服务广受世人喜爱。
苹果公司创办人乔布斯(Steve Jobs)也有“匠人精神”,难怪苹果的系列产品能够成为今天市场的领导。在传记中,他提及他的木匠养父曾经告诉他,不要因为用户看不到的地方就可以随便。他确保苹果手机壳内部零件的外观和手机外观一样,必须是完美无缺的。他连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都一丝不苟,几乎是“偏执”的高要求。
在追求快速成功,速食文化的今天,“匠人精神”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苹果公司的市值暴增已经给大家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