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和"效忠"等字眼常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出现。
春秋时期的代表性人物管仲,其所提倡的法家,是中国历史上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法家主张若要维系社会之稳定,必须要以严格的社会道德和个人修为作为标准规范,并提出礼、义、廉、耻四个重要纲领,称之为"四维",有道之人当以此纲领为鉴稳定社会、以富国强兵为己任。到了宋代,此个人修为标准,更延伸扩大至八个领域,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为"八德"。它除了是人伦之理,更是从政治国之道。
到了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新八德"理论,泛指忠孝、仁爱、信义及和平。 他认为这些都是中国固有的道德观念,凡中国人所不能忘记的根本。一般人把上述"新八德"与古时候的"八德"同称呼,强调万事皆应以忠孝为首,仁爱次之,继而信义与和平。可见孙先生最崇尚者,就是"忠孝"二字。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国务院推出了20字的"公民道德规范"新思想建设,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此规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普及不同社会群体,凡中国公民都务必遵守的行为准则,就像我国的"国家原则"(Rukun Negara)一样,间中强调的,仍是"忠孝"二字。
以上的个人修为标准与规范,似乎都离不开"忠孝",即爱国爱群、爱家爱人与爱己爱物的崇高理念。此乃一种独特之感情因素,从个体道德品质角度来看,"忠孝"即是美德之本,要有"忠"与"孝"作基础,才能进一步谈"大我与小我"、"广义与狭义"之"爱",待人诚心尽力、为国报以赤胆忠心。"孝"字,亦可作"尊重顺从"之解,如子女之尊重顺从父母,幼辈之顺从晚辈,政治人物之尊重民愿等,有"百行孝为先"之说法。
纵观大马这几年所发生的政坛风波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汹涛骇浪事件,大多与"忠孝"二字脱离不了关系。一些利令智昏的民意代表为了私利而跳槽,却堂而皇之的以"政治理念不符"而大跳草裙舞成了被人民唾弃的政治青蛙。这,就是不忠不孝、违背了人民委托之最实在案例。
从2009年霹雳州变天的跳槽事件开始,继而509改朝换代后集体跳槽、2020年喜来登事件以及后续多个州政府的政权转移替更,包括近期沙巴州选举等,皆因跳槽政治而产生的负面效应。近日马六甲再闻有州议员酝酿跳槽以夺权,消息甚嚣尘上,政党领导们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则以犹抱琵琶半遮面暧昧态度回应。在疫情冲击下,政客们却只热衷于争权夺利、百般尝试走后门篡位,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叫人民又情何以堪?
大马"国家原则"有曰:信奉上苍、忠于君国、维护宪法、尊崇法治、培养德行。反观唯利是图的政客们,不顾人民死活、间歇不断的继续无谓争权以夺利。试问,有哪个政客可以真正做到"忠孝"二字以符合国家原则,进而踏实的"效忠"于君主国家与人民?
先具"忠孝"之德,而后才能 "效忠"于国家社会,这道理是千古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