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入2020年不久,教育部长马智礼在无预警下,辞去教长一职,为政坛投下了一颗震撼弹。随后在马智礼的辞职文告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辞职其实并非他的个人意愿,而他的决定显然是在首相敦马哈迪的压力下作出的。文告内容除了重申他在任内所推动的改革和所落实的政策,也不时感谢马哈迪对于他的提拔等等,马智礼的辞职与其说是我国问责制度的成效,不如说是政治内部斗争和压力下的牺牲者。
教育部原本是马哈迪欲兼任的部门,但就在各界的压力抨击下,改由马智礼出任。虽然马智礼在刚上台时,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他学者的背景和政治素人的身份,让各界期待著以马智礼的专业背景,是否真的能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甚至是让我国教育体系能够变得更加的完善。
原是政治素人
马智礼上台初期确实是推出了多项改革方案,其中探讨改革国内教育方式,减低教师们在教职上的负担,推动免费早餐,推动废除大专法令等等,但在却在白鞋黑鞋问题上被媒体追击,并且也没有妥善解决,最终导致了被挂上了黑鞋部长的代号。
马智礼其实在政途上可谓一帆风顺,他在政治素人的情况,刚加入土团党并在第一次上阵大选后成功当选为国会议员,较后更被任命为教育部长。需知教育部长在我国内阁制中拥有重大的代表性,历任教育部长人选也都是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如敦拉萨,敦阿都拉,纳吉,安华和希山慕丁等。
教育部长肩负重任
因此,教育部对于我国而言有著重要的位置,更是直接牵连著族群关系的一大部门。由此可见,问题的复杂也就意味著责任的沉重,因此历任教育部长都必须要有深厚的政治势力和基层力量,才能扛住教育部的压力。在这点而言,马智礼明显无法撑得住压力和排山倒海的攻击。
马智礼更曾因为大学预科班固打制的问题,向压力低头,在校园内大谈种族言论,而爪夷文事件也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课题让各界对于马智礼先前所做出的改革方案希望破灭。最终,马智礼彻底沦为了典型的政治人物,当初的改革形象不复存在,这也导致他最终被迫辞职,以平息党内外的压力,成为了权力争夺下的另一个牺牲品。
马智礼在辞职后曾经以马六甲王朝的汉都亚来形容自己,他并不认为自己所做的改革方面出错,他对敦马忠心耿耿,然而却是挫败在了政治的角力中,而不得不遵守敦马的意思下台。因此,马智礼的下台完全不是我国问责制度的成功,反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首相绕过各希盟成员党,一人决定一切的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