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看了篇新闻,是个台湾男子婚后辞工作当“家庭主夫”却遭批评,继而在网络匿名贴文后广传为新闻。
这名事主的妻子薪酬是他的四倍,所以在女儿出生后决定留在家里全职照料女儿和料理家务。也因此,他被亲朋戚友看不起,说他没有出息。
我记得曾在《星报》看过一名余姓的前大马皇家空军飞机师,提及他在20年前的壮年四十毅然选择退役,留在家里全职照料孩子。
他形容,选择成为“家庭主夫”是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因为这违背了社会规范,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无用的丈夫,必须依靠妻子生活。
别看不起家庭主夫
自古以来,我们都被教育“男主外女主内”,然后女性必须“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就连婚礼或婚宴也会以“郎才女貌”来形容一对璧人。但是,女性除了跟从和服从以及样貌外,能力学识并不重要吗?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在以前的男尊女卑社会里,十之八九的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女性甚至需要牺牲自己,把升学机会让给家中的兄弟。也因此,女性被教导“无才便是德”。
追本溯源,这种性别分工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源自于男女双方各自的比较优势,因为男性的先天体力在劳动强度大的领域比较占优势。问题是,现今社会已不再是钻木取火、狩猎维生、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
在这个知识型年代,体力已不再是在职场较劲生存的主要能力,而在大马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数也已经超越男性。因此,尽管职场普遍上仍存有同工不同酬的性别差异,但越来越多女性拥有和男性同样的经济能力亦是大势所趋。
那么,婚后谁该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和做家务呢?一些家庭会选择聘请全职或钟点家佣代劳,不然夫妻有一方可能需要牺牲事业。撇开传统的性别分工,夫妻俩的薪酬待遇自然是最大的考量。
可预见的是,未来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家庭主夫。一些人会看不起家庭主夫,其实也是潜意识的男尊女卑观念在作祟。扪心自问:看不起家庭主夫,是不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看不起家庭主妇,认为那是不事生产(没有经济效益)的岗位呢?
也因此,比起传统的家庭主妇(housewife)和家庭主夫(househusband)这两个称呼,我更喜欢“持家人”(homemaker)。前两者可解为一个家庭的妻子或丈夫,但后者更有意思。
持家人的英文注解是“a person who make home”,一个让家成为家的人。没有了他/她,家还成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