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统和伊党于上周六正式结盟,两大党告别数十年劲敌关系,最终再度走在一块。坊间乃至政党固然频频议论,嘲讽和嬉笑怒骂;但伊党一路走来,不少政党都可谓“居功”,促使伊党能长期寄生并永续发展。
伊党的前身原为巫统宗教师组织,这群最初由左翼民族主义主导的宗教师,由于不满巫统过于世俗主义,和对非马来人作出让步而退出组党。拿督翁因多元倾向退出巫统后组织独立党,与巫统竞相争取非马来人支持,孰知无法得偿所愿,于是开始转型成极右的国家党,与志同道合的伊党组成最初的单一族群政党联盟,并于1959年一举拿下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权(1961年因内乱和议员倒戈丢失)。
伊党为了保住势力和扩充版图,1970年代加入国阵,然1978年丹州政变遭巫统背后插刀而退出。伊党陷入低潮后,右翼宗教师自此成为领导层,将该党改革为纯宗教民族主义政党。1990年与46精神党和行动党结盟前,伊党的极端宗教和种族主义色彩,的确让非马来人却步,惟靠著结盟漂白和美化,开始重振声威和扩张。再度拿下丹州后,伊党便大肆于州内发动宗教化政策,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1995年,国阵政府2020宏愿和经济增长见效,将反对党联盟全数打趴,伊党除了保住丹州已无法前进,行动党走下坡、改玩种族主义的46精神党泡沫化。但伊党的政治野心未曾淡化,并于安华的烈火莫熄运动中崛起,接而组成“替阵”,1999年公正、行动两党仍大输,却让伊党一举夺下登州、差点拿下吉打。
巫伊结盟专攻马来选票
伊党见羽翼已丰,无须顾及友党,开始鼓吹“伊斯兰国”,巫统感冒反击,行动党忙著切割。直到2008年,行动党、公正党欲组成最强反对党、促成两线制,再度与伊党结盟组成“民联”,两届大选内部矛盾渐渐表露;伊党宗教师反扑,把选举失策都归咎开明派并把他们挤出领导层,民联也一拍两散。
可见数十载过去,伊党的转型基本仍围绕在宗教-种族主义,为其涂脂抹粉和加以美化的结果,是扶了伊党一把、使其更茁壮成长和推行更极端的政策。然而当我们真正意识的时候,一切已无法回头。民联瓦解后,希盟想收拾伊党残局,把伊党打垮,惟该党只是回到了原点,稳坐丹登和退出城郊多元选区,仅此而已。
如今巫伊结盟等同互补,在马来多数选区注入力量,以便来届大选重夺政权。今时不同往日,伊党与其他政党组盟是为了吸收非马来人支持,同时为其他政党所用来吸纳马来票源,现在的游戏规则已大不同,巫伊联盟瞄准的是马来人的集体认同,如今宗教右翼的崛起逐步煽动马来穆斯林,巫统能借伊党稳住乡郊,伊党再靠巫统推进城郊,双剑合璧、是为上策。
509变天后我国迈入新时代,却也开启长期沉淀的潘朵拉箱子,以往无论在野都是各说各话、互相谴责和推卸责任,毕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下两大高举宗教、种族大旗的正反两方结盟,不过是将昔日扫入地毯的烂摊子重新摆上来而已。
至于下一步该怎么走,就真考倒了全体国人,除非我们已准备好共度患难、寻求最大共识,告别宗教─种族主义长期主导我国政局和主流论述的牵绊,否则政党轮番结盟和上台,政策依旧如此,空话还是空话,我国从此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