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的前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报告宣称,全球每40秒就有1人自杀,平均每年自杀人数高达80万,比死于疟疾、乳癌、战争及凶杀的人数来得高,同时呼吁各国正视这个现象。
在我国,自杀案件已非新鲜事,更令人担心的是,自杀者的年龄趋向年轻化。根据卫生部的调查显示,有自杀念头的中学生占10%、企图自杀者占10%及尝试自杀者占6.9%。
今年, 古晋一名16岁少女使用Instagram用户启动投票功能,发表她该“生”还是“死”的投票选项。岂料,高达69%的追随者支持她自杀,最终少女坠楼身亡。这个事件轰动全国,也让人担忧自杀的行径会随著社交媒体的广泛流传而形成一股风气。
其实,这已非本国第一宗通过社交媒体宣布本身有自杀念头的个案。2010年,年仅22岁的江枻丰因面对感情问题,在面子书写下遗言和倒数自杀,然后从高楼坠下。2014年,一名22岁女郎哈丝丽娜,在寻死前的2个小时于面子书上“预告”,最终从一间购物广场6楼跃下自杀。
自杀具有连锁反应,比如在2010年,台湾鸿海旗下的深圳富士康,就发生超过10宗员工连续跳楼身亡的事件。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具有冲击力的文字或图片所将引起的效应更是难以估计。
社媒与传媒的责任
为了预防自杀,面子书于2017年推广“主动识别”技术,以辨别有自杀倾向的用户,并在第一时间为后者提供帮助。面子书于刚过去的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人们将不能再把自我伤害的图片通过面子书和Instagram分享和传播,相关内容也无法轻易地在Instagram上搜索到,面子书更不会让这些内容出现在推荐列单里。
面子书也第一次尝试从平台上分享“人们如何谈论自杀”的公共数据,让专家机构和学术研究院鉴定面子书和Instagram上的不良信息,并对信息展开研究,继而对用户进行监督和干预。
此外,传媒在处理自杀新闻时也应保持警戒,其中是避免报道自杀的方法,让人知道如何寻获自杀的工具;避免歌颂自杀,将自杀写成是控诉的行为;避免夸大、判断或戏剧化自杀行为等。
传媒也不应渲染自杀新闻,反之可借机提升公众的意识,教导如何检测自杀意念;在报道内提供支援机构的联络号码;报道那些成功取消自杀念头的个案等。自杀不但是个人问题,因为它将会对家人、社区及国家造成影响,所以政府和各界都应该携手预防自杀,以防国内的自杀事件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