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最近偏好蓝色,我也买了不少蓝色衣物和玩具给她;但就偶会听到身边的亲友说:“哇,怎么把她打扮得那么像男生?”
好友的宝宝即将满月,选购送礼衣物时,售货员问我:“男的还是女的?”如果我说女的,肯定给我推荐粉色系列;男宝则会偏向蓝色。你又有否这种经历呢?其实,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性别标签。
或许我们并非刻意,但这种约定俗成的潜移默化已深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甚至成为日后的性别偏见。
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说过:“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作为一名女性主义的倡导者,她认为女性温柔体贴等特质并非先天存在,而是被社会塑造成的。
可不是吗?大部分的父母都会以性别定义来决定孩子的生活方式,替他们做选择,包括穿著、读物和玩具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忽视了后天培养的重要性。
以玩具为例,如果一个孩童经常玩3个月的空间玩具,这孩童自然会有更好的空间感;照顾3个月的洋娃娃,孩子就会发展出心细、敏感等特质。就是我们以这种性别定义和标签的差异方式来养育孩子,让男孩女孩在整个成长发育阶段有了更多的不同。
换言之,无论男孩或女孩,大家都是性别标签刻板印象之受害者。如此一来,我们依照孩童的先天性别二分化,只会埋没了他们的天赋,无法真正开发他们更多的潜能。
拯救女性 解放男性
就比如,我们一般觉得女性驾驶技术不如男性,其实男性自小就玩汽车或各种培养他们空间感的玩具和游戏,自然在这方面获得更好的开发。
男性自小就被教育有泪不得轻弹、以后要养家糊口,他们何尝不也是性别标签与性别偏见的受害者呢?在这种从小被要求坚强的环境下长大,导致他们不善于寻求他人的帮助,也不知道如何解除自己的负面情绪。
为何男性就不能示弱呢?为何男性就不能掉泪呢?传统分工模式的“男主外,女主内”,不仅成为多少女性放弃事业的催命符,也把多少男性压得喘不过气啊?
性别平等,其实是场拯救女性,也解放男性的战役。要逆转根深蒂固的性别标签、性别偏见、性别歧视,家庭教育正是重点,而且应该从幼儿开始。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的发挥天赋与所长,寻找真正属于他们的那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