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停课一周,连同上一回合,巴西古当的中小学如何追上教学原定进度?柔佛教育局总监阿兹曼表明,教育局不会因此推出补课之时间表,而是交由校方自行决定如何调整教学,赶上课业。
什么意思?总监补充,调整之道,可以是补课。尽管如此,阿兹曼解释,停课期间,教育部亦曾经通过WhatsApp和Telegram的手机社交程式、电邮、虚拟学习环境(VLE)和Eduweb TV之管道,让学生自修。
说是这样,万一学生本身没有手机和电脑,家中亦没有宽频之网络,他们怎么及时地从虚拟的管道,自行补救边走边停的课业?何况,我们难以确保,一个个圈禁在家的孩子,是否定时地专心听讲,还是敷衍塞责,意思意思?
如果远程读书如今确实可行,身处非常的时期,学校何以没有思虑通过面子书的直播,继续设法上课?如果需要第一时间的互动,学校是否准备借用诸如微信群聊视频之功能,串联散居各地的彼此?
反映城市体系不足
当然,底线所在,乃是当地既有的网络设置,是不是足够应对遽然倍增的网量需求?此外,老师、家长和学生,可有签购了无限上网的配套,得以继续高速地汲取课业的新知?若无,企业可有意愿履行社会责任,为灾民暂时提供免费网络?
此次事故是个警钟,充分反映了现有城市体系的种种不足;但是,也是一道提前的叮咛,及时而深切地提醒大家,应该赶紧寻思另一套的替代上课方式,而不是拘于传统的学校建筑之内。
若能这样,往后纵然面对频密之停课,学校亦可从容面对,减轻进度失衡的风险。思虑这些,教育部不妨积极研发“在家上课”的配置,试验相关的标准流程,也不失焉知非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