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房产价格自美国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而狂印钞票以来,因为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所以货币膨胀有相当程度转移到世界其他国家激起资产泡沫,大马也不能幸免。
自2009年到2015年间,大马房价平均上涨幅度约100%,比较过去几十年,大马房价涨幅约和通膨率差不多,这次的上涨大幅度高于长期平均值,这是泡沫出现的价格表现特征。最直接反映的是,大马很多人面临日趋昂贵的房价,越来越多人买不起房。国家银行唯恐高房价危害经济,所以实行一系列措施试图对房产降温,也造成很多买屋者遭到银行拒贷。
从大马房产股票指数,还有房价增长率或销售数据看,大马房产荣景顶峰是2015年,之后就出现缓慢疲软往下态势,50万令吉以上的房产滞销十分普遍。
房产发展商纷纷希望银行放宽贷款标准之馀,政府也想通过建设可负担房来舒缓人民购屋压力。希盟在未执政时,有些人就发表国家银行应该放宽房屋贷款标准来圆人民拥有房子的梦想。早期,希盟是反对党,所说都不会变成真实政策,故我认为这种想法问题很大也没有批评什么。但现在希盟已经是政府了,所说的都随时可以变成实际政策。
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王建民就建议,政府与国家银行协调,以放宽可负担房屋的贷款条件,让中低收入群有能力购房之馀,连带提振国内的房屋与基建业。
大马70%人薪水低于3000令吉。以3000月薪,每月利息开支是薪水的1/3,供30年,4.25%利息和贷款90%来计算,房价要23万令吉才可以勉强负担。但现实薪水1000多或2000多令吉的人更普遍,若房价不低于20万令吉,根本就不是什么可负担房屋。以现在大马房价动辄40至50万以上的价格,那是经理级的薪水才可勉强支付的,现实中哪里可能人人皆是经理呢?
短视政策
希盟对解决人民承担不起房子的问题,无法在供需结构上解决,只是责怪国行在监管上的贷款门槛过于严谨。所以希望放宽贷款条件,增强人民的买屋能力。
但这种方法其实是制造金融危机的方法。所有的金融危机就是信贷过于轻率滥发,逐渐累积成债务风险的。当市场利率上升和经济衰退时,之前累积的宽松信贷狂潮就会引发信用违约波及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美国次级房贷引发的金融海啸就是这样来的。
另外,宽松的信贷会推高房价,令到后来的人更买不起房子。所以用信贷解决人民购买房屋的要求是饮鸩止渴,是短视危险的政策。
2019年财政预算案,希盟党要透露放宽贷款条件的可能性很大。短期看似能让人民更容易买的房子,但以后呢?更宽松信贷造成更高的房价是对人民生活是一个更大的压迫。
当房价相对人民收入显得过高,要不出现无痛苦的调整是不可能的。无论采取什么政策,所实行的政策必须是让房价收入比恢复平衡。任何政策不以此为目的,都只是短视且有危害。政府应尽量以最小的经济痛苦为解决房价收入比的结构性问题,而非规避问题制造更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