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城之蓝图设计,辗转历经国内外多家顾问公司之手。核心似是1898年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爵士提出的花园之都(Garden City),唯布城颠覆之,称之以City in the Garden。
布城的结构,按照新镇之规划理论,乃是建立在“自供”的基础。因为这样,内置的硬体建筑,几乎应有尽有。除了行政之各个部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所需,都能在此找到。心灵和信仰的凭靠,也不例外。
布城建有一座可容1万5000人共祷的清真寺,位在湖边,与首相署比邻。此外,布城第三区后来还有一座以第13任国家元首命名之端姑米占再纳阿比丁清真寺,和司法之宫相互映照。
不过,布城的主体功能,实是行政。理解这点,自可明白首相署才是这里的焦点。首相署前开有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boulevard),铺陈了首相署的气势万千。
到过布城的国人和游客想必知道,依循林荫大道往前直走,背景所在,正是首相署了。大楼(Perdana Putra)的绿色大圆顶,十分壮观,诚是独树一帜的布城地标,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据刘镇东的〈布特拉再也:解读马哈迪的权力地图〉言,马哈迪本身曾公开兴奋地表示布城首相署大楼的绿色大圆顶,是他的personal touch,反映他故乡吉打州亚罗士打Zahir清真寺的顶部设计。
或许出自设计的错觉,以及认知的印象使然,不少人因此误判布城的建筑物,甚至张冠李戴地把行政之用的首相署,错为清真寺。事实不然。黄明志拍摄《狗一样》MV地点之误会,部分缘由,当是如此。
既为开放的公共空间,此处常见人来人往;每逢旅游之旺季,到访的游客确如过江之鲫。眼下再经黄明志这么一搞,首相署的人气越甚,不在话下。可惜,部分报道的格局始终没有看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