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戊戌狗年,全球华人欢喜迎接一年中最重要的新春佳节,同时寄望新年带来新气象、新希望。而身处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社会的我们,除了长期面对各族群、宗教的文化及习俗的相互融会与冲击,就连农历新年也过得特别“热闹”。
早在佳节前夕,本地巨人霸级市场(Giant)售卖的十二生肖卡通造型T恤被发现唯独“狗”和“猪”的图案被改用中文字“戌”与“亥”取代。一般相信有关商家是担心宗教敏感想避免误踩地雷,结果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引起网民非议。
迈入农历新年期间,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更是一波接一波相继发生。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贸消部在狗年却以一只会吠的公鸡向华社拜年。另外,信手拈来还有国油派发华人忌讳的“白包”、旅游部的大马旅游大使乌拉圭足球名将苏亚雷斯莫名其妙地以泰米尔文“Vanakkam”向民众拜年等等。
纵观以上种种让人摸不著脑袋的笑话,它的发生和几个因素关系密切。首先,这反映我国多元社会内部的严重隔阂及疏离。上述例子虽源自是非华裔和政府官方对于华人文化的认知贫乏,但是扪心自问,华裔对于其他友族的文化了解其实又有多深?
政府长期不公平的政策在各族群间深植为矛盾和敌意,各自也不愿放下本位思考,尝试积极了解友族文化和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连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又如何谈得上尊重、团结、共识呢?
其次,这些乌龙事迹也突显政府官方的作风和问责制度的缺失。事情发酵后贸消部和国油都先后公开道歉,虽然勇于认错态度可嘉,但是其实只要稍加谨慎处理,这些错误根本可以避免。马华中委郑联科指称这些只是无心之失,实情是许多官员思维僵硬、效率低落,工作时并没有力求尽善,才会造成这种“无心”之失。
不仅如此,政府部门犯错后不管事情严重程度大小,几乎从来没有人需要负责和承担后果。久而久之这形成了一种不良文化,导致公务员不认真、严谨看待本身的职务。最终,应有的专业精神被妥协,凡事只剩得过且过。
至于所谓敏感,宗教课题长期被别有居心人士骑劫和操弄以分化不同族群人民,导致各族间神经线紧绷。追根究底,国家机关垄断宗教经文诠释权,有意无意制造偏见甚至不符经典教义。唯有提倡理性的公开讨论,让中庸开明的宗教观成为主流,才能逃脱动辄抬出“敏感”帽子而扫入地毯或者打压他人文化权利的情况。
狗吠鸡啼才符合常理;各族相互尊重和包容才有望达致真正的和谐团结。新的一年我们除了许下新的愿望,更应时时提醒自己以实际行动去跳出种族框框,迎接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