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与“师”字,仅是一笔之差:前者可用于领导者或形容一个人、事物之英俊漂亮;而后者则形容教导他人之人、良好榜样或有某种学问专长者。
有人说,年轻时,一心一意追求的是“帅”;年长后,恰好相反,全心全意寻求的则是“师”。头发和心态,恰好成反比:年轻人头发多,所向往的,是脑袋上少了一横的“帅”;年长者头发渐少,所追求的,却是脑袋上多了一杠的“师”,两者在理念上有著天渊之别。
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在于优质的人生历练。五千年文化之所在,是人一生中所累积素养的精华,而非外表的美艳俏丽。所追求的,是有深度的实质内涵。电影中的花拳绣腿,在不谙武术者之观众眼中甚是精彩,编写出来的故事情节,可以透过巧妙的摄影技巧安排带出剧中主角,不论是帅哥或是美女,皆可是天下无敌的武林高手。而真正的武术世界里头,在众多招式中,“太极”则是知易行难的一环。其讲求的“劲”,是无形、无影及触摸不著的内在功夫。单从外表看,难察其真只觉动作简单柔软、节奏迟缓,似乎没啥了不起的。殊不知,要将“太极”之内在美透过简单慢缓动作带出来,非经过一番苦练锻砺、深入领悟是无以为之的。
领略“师”不易
在职场上,许多年轻人所追求,同样不外在短时间能够窜居高位、一夜成名,和赚取很高的收入,得以提升物质上令人羡慕的高级享受。在急功近利的思维冲击中,舍弃了为人之“师”而力求挣取生活之“帅”气,进而忽略了内涵素养的提升。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大师级的公司高层管理领导人员,除了“头顶光亮”之外(年纪大或用脑思考过度而脱发),基本上看不到其头上的光环、生活中的炫华。其财务的沉厚,表现上看似简单但却朴实得很。因为他们有了“师”,而“帅”基本上对他们而言,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最近参加了一个颇具水准的武术讲座分享会,主讲者是我国国家武术队的总教练以及全国冠军队的州教练,其队中成员不乏国际武术赛冠军人选。两人都共同提到了“武术”与“武德”的观念。尤其“武德”,更是武术领域中最高境界。习武久了,头脑里对武术多了一层认识,花拳绣腿的“帅”,头顶上就此也多了一横杠,造就了令人敬仰的武术大“师”了。习武,绝非为了要与人搏斗,而是学会如何的容忍、坚持、宽恕、守纪律,展现个人修养的另一境界。
初学写字的孩童,最喜欢写的字就是“一”了,因其笔划最少。但精于书法者都晓得,最难写的则是笔划最简单的“一”字了:若没写好便即刻见拙,无从掩饰;想要在最简单的字形中表现出书写功力与造诣,却是十分之不易。成就其“帅”,并不太难。
但人穷其一生,若要从某领域中之“帅”提升至“师”者,则非要刻苦铭心的去琢磨领悟一番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