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学术殿堂这一条路,说是光明的,也是阴暗的。当中的弯弯曲曲,罄竹难书。那些年,堂堂正正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嗷嗷一连N次提名院士怎么也选不上,恰是经典的佐证。
侯文咏博士的小说《白色巨塔》所写医学院的院长之争,也是这么一回事。政治的手段和权术,全用上了。定夺操刀的凭借,不是计算了病人承担的手术风险,而是哪个医生可以从中名利兼收。
大学之中,依然如此。为了升级教授,原校若有障碍,唯有转圜绕道,甚至不惜召朋唤友,联合原任副教授联袂跳糟国外的新设大专,相互搀扶,you help me,I help you地一起共尝风光。这个方法,说到底,正是企业常见的风景。一个大机构的副经理,委屈自己,暂到小庙安身,总算可以主持大局了。转了一圈,随后凭著一等身份回锅,自然可以攀上顶峰了。
论述,作品和资历,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背后那些错综复杂,一言难尽的人事关系。纵然编出的是一册册以讹传讹,满目疮痍的著作,仍然可以藉以招摇,显见本身功力的一柱擎天。
这一些,不过开始;大学之道嘛,在教授,在成名,最终目的,在止于校长。处心积虑,觊而觎之,暗中策动,势力长成之后,自然就要揭竿而起:秦始皇也可取而代之,何况你呢?
斗争,就是这样拉开的,那一匹布长剧恶的控状,只是幌子。言下之意,所要表达的,乃是自己的KPI,远在所有人之上:我才是名单的正选,我也才是榜上的首选。
通往学术殿堂的这一条路,是光明的,也是阴暗的。廿年前大学会议所见的那幕咄咄怪象,至今难忘:国外名校归来的博士同坐一桌,国产讲师则在另一角。院长和系主任到底是怎么选出来?我离开了不再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