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专家做了一项试验,他在箱子里放著一只青蛙。他敲一下箱子,青蛙很快就跳了起来。然后,他割掉青蛙的一条腿,再敲箱子,青蛙还是会跳,但却比第一次迟钝得多了。最后他把青蛙的腿全割掉,结果不管它怎样用力敲打箱子,青蛙还是一动也不动,它完全不会跳了。这位专家用这方法试验了很多只青蛙,结果都一样。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青蛙的腿和它的听觉有密切的关系。割掉青蛙腿,便影响它的听觉。如果青蛙的腿全被割了,它便听不到任何声音,所以不管你把箱子敲得多响,它也不会跳。”
英培安先生在〈笑话二则〉援引的这段经典幽默,记得也曾经见诸Edwardde Bono的著作。不过故事里的青蛙,换作了蟋蟀。不同的是,英培安先生另外创作了一则故事,启示大家:
“另一个笑话是:有一位纯粹受英文教育的华人,他也是个专家。这位专家以前虽然没有受过华文教育,但是后来他却发现,华人的确应该要懂得讲华语的。于是他以身作则,立志要把华语学好。但是无论他如何用功,总是学不好。
于是他通过各种方法寻找原因,结果给他找到了,原来是方言的缘故,方言影响了华人学华语的环境,妨碍华人把华语学好。于是他宣布:华人要学好华语,少讲方言是不够的,应完全禁止所有的方言媒介。”
英培安先生说:“不知道第二则故事算不算笑话,我个人却觉得它和第一则故事颇相似。我认为这两个故事的主人翁很可能是同一个人。因为他们的思考方法,非常接近。”
文章写在1984年10月27日,原是英培安先生《联合晚报》专栏;收入《身不由己集》(新加坡:草根书局;1986)。著作推出市场,卷首的〈几句话〉作者透露一段鲜为人知的心酸:
1983年4月,英培安先生开始供稿,开始每日一篇,后来每周三篇,大概为期一年半。〈笑话二则〉刊出,据编辑说,“因为某部门打电话给报馆”,表示对此“不很高兴”。结果,专栏也“突然停了”。
转眼31年过去。曲折内情如何,罄竹难书,一言难尽;但是,可见经营文字的大不容易。纵是调侃,朝廷也未必笑而纳之。龙应台匆匆南来演讲,当然不知往事沧桑;否则,怎会惊讶植物园的标示,举目只有英文,没有英先生一手漂亮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