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选前,不乏人民行动党的忠实信徒和李光耀的谟拜者坚信新加坡不会有反风。投票前弘大部分观察者都不认为竞选期的反风已经掀起,没想到投票的那一刻反风却出现大逆转,造就了1980年以来新加坡大选的最高得票率,较上一届再拉高将近十个百分点。
但是,人民行动党其实也没什么好高兴的。因为如此高了支持率却仅仅维持上届大选的政治格局,朝野总议席数仍然维持不变,阿裕尼集选区和后港单选区依旧落入工人党手中。令人想起台湾曾经红极一时的口香糖广告词:“多了两片,价钱不变。”
对曾经在国会创下一百巴仙胜利的历史记录的行动党而言,这样的结局只能换得是心里上安慰,实质上却没带来多大好处,反而背负著选民更高的期望值所带来的压力。
高支持率的另一面为高期待。近几年新加坡的贫富差距日渐扩大,屋价狂飙,中下阶层的实质所得未相应增加。而这一切与行动党近年来大力从外国引进资金和人才的经济策略不无关系。
新加坡人感受到生活素质的下降,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是政府新移民政策下的牺牲者。大部分缺乏特殊技能的中下阶层只能以劳力勉强换取生活。高昂的医药费,教育费,让大部分新加坡中下阶层感受到政府不像老李担任总理时代照顾老百姓。
新移民和老新加坡人思维上的落差,在某种程度和马来西亚的马来人认为其他种族不太情愿共享社会资源具有相似之处。个人竞争力的不足总会找到怪罪于某一方的理由。虽然新加坡没有种族问题,未来类似台湾的省籍问题在新加坡不能不防范。文化特质的差异促使社群边界的出现,不管政府再怎么努力,中国移民,大马人和本土新加坡人之间的鸿沟并不会消失。
行动党内部自老李故去后,派系角力也逐渐浮出台面上来。吕德耀一心为国家却因为一个地铁瘫痪的问题而要被牺性。坊间有人调侃行动党高层“去吕保党”之策略是为政府的缺失找代罪羔羊,关键时剧扫除了吕德耀,就可避免反对党在竞选期间对政府施政的缺失“下毒药”。如果靠山不稳,将来如果陈川仁掌管的部分涉及沉船事件,是否也要沦为“沉船人”而鞠躬下台?
当然,不能公开的秘密应是派系角力的问题已经起了化学变化,黄永宏和在选举时胡言乱语的林瑞生,因为护主有功预料会继续受到重用。行动党到底是“唯才是用”还是“唯奴才用”?将左右来届大选的选民的观感。
行动党胜了,但心情应是战战兢兢。因为世界经济局势愈来愈严峻。国家领导人如果只有高级公务员的思维,很难确保新加坡人过上好日子。后李显龙时代是没有强人的时代,如果决策出差错、行政缺效率,只要反对党提升攻击火力,行动党的新生代就要忙到上气接不到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