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模式,曾是1980年代政经学界的流行话题;只是,自1990年代日本因泡沫破裂走入衰退及东亚货币金融危机后,曾沉寂一时,可近年来又因为中国的崛起,再成为热门话题。那什么是东亚模式(East Asian Model)?
一种流行看法是,它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State Capitalism),而不同国家又有不同的特色,如日本、台湾及韩国偏重制造业,且致力于用国家的力量培养国内企业与资本家,而新加坡则较倚重外资来发展制造业;大马则在1950-60年代走自由企业制,进入1970年代,才转重由国家主导的发展策略。也因为如此,日台韩发展出较强劲的,由本国企业主导的制造业;其中日韩偏重大企业与财团,而台湾则较偏重中小企业。结果是,日韩拥有强劲的自有品牌,而台湾则较像打游击什么好卖便卖什么,灵活性高可却缺乏自有品牌。
日台韩的另一个特点是,可能是受了富国强民强兵思想的制约,有重硬技术,轻软技术与服务业的倾向。新加坡则因地理与历史因素,不得不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进而成了东南亚的转口贸易中心与金融中心。
大马也因其条件,而制造业与矿业并重,农业与服务业较不受重视;只是,进入21世纪,大马已把重心转向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与旅游业、零售业等。国家资本也在金融、银行、矿业、种植业,拥有较高的股权。表面观之,大马与新加坡是个民营企业很活泼的国家,实则,外资与官资在经济领域占有很大的比重。以大马为例,股市市值约1.7兆令吉,可主要的官控投资控股公司,如公积金局,国民投资公司,国库控股,朝圣基金,武装部队退休基金等的资金总额也高达1.2兆令吉。
中国式国家资本主义,或所谓的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又另有特色,它具有既注重日台韩的工业化模式,也学了新加坡的借用外资加速工业化速度与出口的外资与国有企业并重的模式。也就是,偏重国有企业(而非民营企业)与外资来拉动发展,经由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手法,来消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现阶段的中国与21世纪之前的日台韩一样,也偏重硬技术,而较忽略服务业。据此,国家的投资也偏重基础设施与工业项目,甚而至于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由于偏重外需,国内消费占GDP的百分比便也较低。
此外,由于国家征税力强,主要生产性资产与土地均归国有,使得资产升值的好处多流入国家,致成一定的国富民穷现象。这是中国与其他东亚模式很不同的地方。
历史地看,借用国家的力量,直接(如中国)或间接(如日本)扶持企业,是多数国家皆曾采用的手段,如在1600年,英国便扶持东印度公司,荷兰也一样。美国也在20世纪前,用保护主义来扶持本国企业,特别是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