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走了,许多新加坡人带著充满不舍的心情送他一程。对他们而言,李光耀不仅是衣食父母,更是一盏明灯。但也有不少被李的欠缺民主精神所采高压手段而受到伤害的家庭(包括当年被驱赶回马的那些人),则一扫心中积压已久的那股怨气,例如就有南大生大放鞭炮。
同一个地区对李的观感竟然出现两极化,如果人们一味的只把自己所看到的、所认可的一面给放大,我们所认识的李光耀肯定不是一个完整的李光耀。
既然李光耀不是完人,对李的评价引发诸多争论是必然的,但歌功颂德的马屁文章,大可收工拿回家孤芳自赏。
李光耀的“成功之路”究竟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尤其在新加坡独立前的英殖民时期,李光耀在日不落国的统治下的因应之道应有值得后人学习之处。对于过度把李光耀神圣化的一些新加坡人而言,肯定不能接受全面性的“李光耀研究”。但为了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与公平的评价,负责任、有良知、遵守职业道德的历史学家,应锲而不舍地进行相关研究材料的挖掘工作,作出更加贴近事实的研究。
李光耀躲不开人生规律,在古稀之龄离开了。新加坡人民,没有了李光耀指引,在未来会走得有自信吗?站在一个为人父母的立场,我认同李光耀是个用心良苦的好父亲。但如果做父亲的老是担心孩子长不大,事事为孩子操心,凡事替孩子做决定,孩子们就会产生高度依赖心理。有一天突然断奶了肯定无所适从,心理上必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恐慌。或许,这可能就是李光耀的离开导致不少新加坡人感伤流泪的原因吧。
对新加坡人而言,李光耀的葬礼让新加坡经历了一场全民洗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更像新加坡人的成年礼。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后李光耀时代反而是让新加坡人找回自我,面向世界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