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赈灾团队抵达丹州其中最严重的灾区——玛力勿莱(Manek Urai),入眼帘的除了东倒西歪的房子,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象,那就是不论在火车轨道上还是巴士车站,四处都是一座座凌乱的“衣服山”。原以为这些是灾民从家里丢弃的衣物,但当我走近一看,才这现衣物很新而且没有被水淹过的痕迹。
原来它们都是四方八面的爱心捐赠,至于为何最终沦落成为“垃圾”,最主要的原因是过量或不合适。我问灾民为何不把他们收集起来,再拿去卖钱帮补家里。他们摇摇头说,现在的情况更本没有地方可以收纳,再加上大家都已经收到非常足够的衣服了,怎么会有人要买。最终因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只好将把它们丢弃在路旁。
发配物资缺乏规划
到了早上10点左右,非常多的车量陆陆续续的涌入这个区域,把这窄小的道路塞得水泄不通,甚至需要调配正在清扫的军人去维持交通次序。灾民们也会揶揄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探望”他们,望了望就走,或许这里已成为了另类的“拍照景点”。
当然其中也不乏很多自发性的善心人士为他们送饭盒与矿泉水等物资。灾后前期没水没电无法开伙,许多灾民依赖著这些捐赠的食物过活。但到如今,重复性的物资已太多,除了衣服外,每天还有吃不完又无法存放的饭盒。有一位灾民甚至开玩笑的说,家里收到的米都已经可以当床睡了。
有个来自巴生的自愿组织带著个流动厨房到不同灾区开伙煮热食,这天刚好来到玛力勿莱这一站。这里许多灾民们吃了好几个星期的冰冷饭盒,喝到久违热腾腾的东炎汤,纷纷都流露出满足的表情。这一碗汤宛如雪中送炭,不止暖了大家的胃,也暖了心窝。
马来西亚有许多的爱心人士,当发生灾难时,许多民众都自动自发想付出一份的力。可惜的是这些善心并未经由聚集与规划,往往无法对症下药,好好的发挥其功能。这不单是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增加了灾民的负担。
灾难初期,物资宁可发错不要错过,但当过了紧急救援时期,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可达到共识分工合作或相互配合,如勘灾、发动捐款、收集物资、有系统性的发放物资、监督物资避免被滥用等,让每个环节都能够集中火力,有效率的善用资源帮助灾黎。然而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并不易,除了需要具有领导力与经验丰富的领导人外,每个合作单位要如何磨合不同的做事方案与理念,放下英雄主义与各自的私心等,这些也都是很艰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