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在吉隆坡甲洞建一个垃圾焚烧厂,上千居民表示抗议,但决定一下,无从更改。
此次事件的发生,又一次把民众的目光聚焦到一个问题上:垃圾焚烧厂建还是不建?
马来西亚是一个小国,国土面积不算很大,据有关资料分析,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但处理垃圾的方式还是以填埋和堆放为主,导致600座城市目前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有2/3的城市被垃圾群包围。
类似情况同样发生在日本。日本也是个国土面积不是很大的岛国,曾经也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垃圾,仅是填埋,已不能满足垃圾日益增长的需求,更何况国土面积有限,不能提供更多的地方作为垃圾填埋厂。
于是日本就建立大量的垃圾焚烧厂,最高峰时达到6000多座,几乎每个区都有一座,但几年后的负面效果就显现出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空气中测得的二恶英(强致癌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水平,竟是其它工业国家的10倍,空气与土壤中的二恶英含量均严重超标。
日本面对“世纪巨毒”的威胁,不得不求思求变,将管理的重点从后端的填埋和焚烧转向源头的控制和分类管理。
针对源头控制,他们实施独特的收费结构,以鼓励制造商减少产品包装数量,以及更多地使用环保包装产品,从而增加了垃圾中可循环再利用的数量,减少了被焚烧的数量。
对于垃圾分类管理,日本已经做到极致。每一位日本居民都是垃圾分类专家,每次餐点完之后,居民都会对垃圾分类,把用过的餐巾纸、空牛奶纸盒、喝完的饮料瓶和食物包装塑料纸分门别类各自处理,牛奶盒全部剪开、洗净晾干后压好,饮料瓶和瓶盖也要分开放置,至于餐巾纸和塑料袋,也都各自有单独的垃圾袋放置。
食物残渣需放在政府规定尺寸大小的透明、可燃、不产生有害气体的特制垃圾袋中。而烹饪残油会被注入专门的凝固剂,凝固成块后丢弃在垃圾袋中。
随后这些已分类的垃圾被运往垃圾分类中心做整体划分,可循环再利用的垃圾根据不同的用处运往不同的地方,如有的做肥料,有的可以做建筑原料。不可再循环利用的垃圾,包括食物残渣和含有化学物质的塑料等不可燃烧垃圾。
食物残渣会被焚烧掉,而含有化学物质的塑料等不可燃烧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垃圾分类后的处理,大大减少了有毒气体的排放。
由于日本对垃圾处理方向的转变:由终点——怎样消灭垃圾到源头——怎样减少垃圾。转变的效果显而易见,在2008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减少了一半,而这也导致东京的25座垃圾焚烧厂中有10座因无垃圾可烧被迫关闭。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视建垃圾焚烧厂为解决垃圾问题的唯一方式,而应该从更环保,更有利于人类健康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垃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