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踏入石化工业之前,我在一家GMP药厂担任品质管理员达3年之久,起初是负责检验原料、中间产物,后来调派做水中微生物检验以及所有和微生物有关的设备确校(Validation)与校正(Calibration)。
工作不难,有前辈指导,做过一两次便上手,越做越快。重要的是按标准作业流程一步一步做,而且还需统计连续3次实验的数据落在可允许的相对误差值内,可是严谨的科学检验。有些人小聪明,偷吃步,结果出错,却不知道错在哪里,因为错误步骤已经养成了习惯。
若遵照GMP(优良制造规范),所生产的药品肯定能通过检验,因为从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纯水系统、化学物理测试、仪器分析,乃至微生物分析、安定性测试和环境监测等等,都是我们每天的例常性检测,确保干净无污染。
我想,如果GMP认证的工厂都100%执行,就不会再有食品与药品安全的问题。事实是政府强制厂商拿到GMP认证来证明生产过程的安全,厂商却只把GMP当作一个保证产品能卖到国内外的品质标签,完全没有恪守GMP精神。
有一次工人忘了将槽底排放口关上,将半成品倒进搅拌槽,结果半成品流到地面再流到生产线外的排水沟。厂长马上要外劳用吸尘机“回收”那些半成品,倒回搅拌槽继续生产。这完全违反了GMP,已经流到地面和水沟的半成品是不能再回收的,得马上销毁,因为药品是给人吃的。同样道理,目前台湾的橄榄油和绿色面条被发现违法添加铜叶绿素,这些食品一样要被销毁。
现行GMP厂有一个重点,就是发展微生物检测,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已是所有药厂和食品厂的趋势。一般微生物实验通常需要3至5天,培养真菌就要7天。依照美国药典U.S Pharmacopeia第61、62章的要求,对生产线上的水质做致病菌限量检验(Microbial limit test)。纳入管制的有7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真菌(霉菌和酵母菌)。
虽然增加了这么多检测,仍是无法避免制造过程的污染,今年8月纽西兰乳品大厂Fonterra的3个乳品批次就被验出肉毒杆菌,后来又证实是梭状芽胞杆菌。
尽管如此,厂商仍在第一时间回收出口至世界各国的问题产品,才是符合GMP精神。在1993年,美国的牛肉汉堡肉受到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污染,而餐厅员工又没有把肉煎熟,中心温度未达规定标准,导致475人中毒致病,其中包括4个小孩死亡。
综合以上,食物中毒不只来自食物中的违法添加物,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人们要自保,当然不是花钱买套仪器回家分析,而是要更加清楚自己吃下肚的是什么“碗糕”,这东西虽然好吃,但安全吗?这东西是什么组成的,是否可以选择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