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东方日报》记者林溯谕封面报道〈地震活跃,砂沙最危险〉,东马那一片土地已经不再是免于地震的风水福地。我在〈地震睡在东马床底〉援引王维洛博士著《过时的先进巴昆水坝工程评估》(吉隆坡:东方;1999)的档案说:
介于1874年至1970年之间,砂劳越州内一共发生10次介于4级至5级的地震。局部统计显示,从1991年5月27日至2004年5月2日,南中国海两岸的各个大小城市和小镇,前后面临最少共有12回合程度不一的余震。
在这间中,砂劳越本州据悉至少曾有3次超过4级的地震案例,分别事发于1993年8月13日、1994年2月12日及19日;地点位于古晋、西连、民都鲁、诗巫等四地。
4年已过,除了对岸,西马也现出同样的问题。《东方日报》的新闻又说:8月20日大马气象局首次在北马的居邦侦查到3.8级的地震。气象局副总监莫哈末赛罗迪解释,居邦的地震源头,位于地底100公里以下,目前看似属于孤立的个案云云。
无论如何,莫哈末赛罗迪同时透露,霹雳曼绒及彭亨而连突也在2009年曾有2.8和3.2级的相关投报。此外,武吉丁宜的地震也一再传开。2007年11月30日至2008年1月,前前后后曾有多达13次的纪录。
事发既然如此频密发生,我们的监督系统、建筑条规、工程标准和救援队伍,除了部长应景公开回答的那些经典官样文章,是否确实已经为此未雨绸缪,提前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
气象局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安装了40台地震监测仪,除了吉兰丹之外,各州都设有至少一台,巴生谷一带里外一共备有超过10台的配额。换句话说,扣除了隆雪丹三州,余下的9州平均只有3台的地震仪。仅此这点,够与不够,你自己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