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4日发生在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学生示威事件,被视为“五四运动”的再版。不同的是,这场抗争诉求最终演变成军队入城以坦克镇压,伤亡人数讳莫如深。
当年电子媒体、互联网等资讯不像今日发达。海外的报章,尤其是我国华文报祇能依赖外国通讯社发布的新闻,美联、路透、法新社成为讯息来源的唯一管道。
此外,媒体还能收听英国BBC电台,美国之音等广播作为补充和参考。虽然有点怀疑这些外国媒体的立场,或会作夸大性地负面报导,却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惟在标题处理上刻意标出新闻来源的“出处”。
笔者当年在华文报任职,处理了不少“六四”事件的新闻。其中最叫人怵目惊心的那张“以身躯阻拦坦克”的照片,乃军队奉命镇压的最高峰期,由于有照片为证,我在封面版的标题是4字套红的“血洗天安门”,放弃引用新闻出处,因为很肯定是当局下令军队不惜流血的代价对付手无寸铁的学生。
后续的新闻发展转向中共高层的内斗,照片上出现“掷小瓶”(邓小平)的标语,以及中共总书记赵紫阳亲临广场慰问学生的镜头。从此新闻围绕权力斗争的相关报导,主力是中国最高领袖邓小平和总理李鹏俩传令军队镇压学生的主要人物,另一方是同情学生,反对以武力镇压的领袖,以赵紫阳为代表。
涉及内部权力斗争的讯息本来很难明确,外国通讯社发自北京的新闻也难逃揣测或道听途说,以及各种非官方或可靠来源;因此,在这个阶段的讯息非常混乱,这给别有居心的外国媒体传布不利于中国的“造假”讯息,当地媒体无可幸免上了大当。
记得我在封面版有如下的标题,引用新闻出处“来自北京101医院消息:邓小平被毒死”,固然是受外电的误导,却是生平最大的笑话和耻辱。
为配合与加强邓小平“死讯”的内容,还将早准备好的“邓小平”生平专辑一并推出,洋洋洒洒;同一天的封面版,另有一则总理李鹏膝部“中枪”的报导,是真是假,根本无法获得求证的机会与管道。
“六四”过后,赵紫阳受到对付而离开权力中心,郁郁而终;主张镇压的邓小平并没被毒死,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功与过孰轻孰重,留待史家点评。但“六四”平反之声日渐高涨,总理温家宝提出的政治改革,或将使这场民主运动得到公正的评价,是为中国政改朝向自由、民主的大道迈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