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个好东西还是坏东西?什么规模的政府才是适度规模的政府?是个向来多有争议的课题。只是,总的趋势是,政府规模趋大。
大 体上言,在20世纪前,政府支出占GDP%低于10%(除非是有特殊状况,如大灾难或持久的战争)。可二次战后,则迅猛增大,在发达国更是如此,如在美 日,GDP占比便是约35%,北欧甚至高达50%,而大马也占约25%。这点比的高低,与一国是否实践福利国,或什么范围与程度的福利密切相关。
伸言之,政府支出在GDP的占比,得视具体情况而言,同理,政府规模适当与否,也应与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量对比,而不宜一概而论。如当我们说,大 马公务员在总人口的占比为约5%,泰国为2%,印尼与菲律宾个别为约1.8%时,也宜进一步分析服务内容,如政府医生、护士对人口的占比,或教师对学生人 数的占比等。
至于政府提供的服务应包括什么项目,世界银行总把其服务分为三等。
(一)最低职能,也就是不可或缺的职能,诸如国防、治安、公共卫生、财产权、济贫、保护穷人、灾难救助、宏观调控等公共服务。
(二)中等职能,即最好也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如教育、环保、管制垄断、管制公用事业、提供信息、社会保障、养老金事业、保护消费者等。
(三)积极职能,即可以考虑的,或具争议性的职能,如协调民间活动、发展市场或推行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收入与财富的重分配等。
显见,政府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公民的价值观与要求。大体上言,当代的趋势是,保守主义者,如美英的保守党或右派,多偏向有限政府,也就要政府少管闲事,而传统上反政府与国家的左派,则变身为主张政府多管事的大有为政府的支持者。
伸言之,右派视政府为必要的恶,而左派则视政府为必要的善,深入探讨,则涉及了人性观,如人性是善是恶的哲学论争。
历史地看,二次战后,不论发达国或落后国,多倾向于大政府论,也就是不同程度的福利国或社会主义路线;只是,进入1980年代后,形势有所逆转。 1969年,经营学者杜拉克(Drucker)在其《断绝的时代》一书中,大事抨击大政府的弊病,也提出了重民营化(Reprivatization)的 主张,进而影响了英美的政治人物。
这种主张也助长了以市场取代政府或社会的新自由主义,甚至产生了以剥削政府与民众的政官商合作,如大马最近有意推出的一个大马关怀(1 Care),便有为财团开财路,加重民众负担与减赤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