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出生或成长的孩子,比起其他孩子少了很多探索和冒险的机会。世界如此之大,但孩子仅能在住家范围内活动,所能学习的事物相当有限,而若投靠科技虚拟世界,又担心影响孩子的视力。许多父母恨不得将游乐场搬回家,而这并非不可能。
会计师出身的罗忠明,从小就喜欢将东西拆卸再重组,好探知卡带机里头的宇宙、电话将遥远声音传递到耳边的秘密、遥控汽车的动力来源…大学时期,乃至毕业以后,他会在闲暇时手握锤子敲敲打打,为父亲打造吧台,给母亲制作咖啡桌,甚至成为一名志工长达8年,为失去栖身之所的原住民盖一个家。
终在去年,他决定把木匠当作志业,创立Modle.Play,制造木制模型玩具和家具。恰巧,孩子的出现为罗忠明提供测试作品的好时机。他延续那份为在乎的人打造东西的热忱,让死气沉沉的木头变身玩具,让孩子攀爬、探索。“木制玩具有一定程度的重量,也能给予孩子特殊的触感,但在本地要买一组好的木制玩具,价格颇高。”所以他决定挽起袖子,自己动手做。
开放式玩具 玩法不设限
Modle.Play的玩具可不是随兴而作。罗忠明和妻子受到皮克勒(Pikler)育儿法的启发,专注打造开放式玩具,比如皮克勒三角架、爬坡和积木等等,给孩子组装出一座朴实的室内木制游乐场。所谓开放式玩具,不会只有一个功能、一种玩法,更没有游戏规则、是非对错可言。在孩子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不仅促进肌肉发展,让婴儿学习站立、爬楼梯等动作技能,也能鼓励孩子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创各种新奇的玩法。
因此,罗忠明特别重视玩具的安全性,他会亲身爬上去跳一跳,再检查是否有裂痕或断裂之处,以测试可承受的重量极限。“我和妻子也会固定观察自己或顾客的孩子怎么玩,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他也使用食品级矿物油,在木板上涂裹保护层,好让木制玩具可以防水之馀,亦无需担心孩子咬舔时会带来危害。
除了盖房经验,罗忠明的木工技艺多从网络影片学习得来,而制作每件玩具,都有不同的困难——要打磨出完美的四方形积木并不容易;便宜又耐用的三角架原材料,如梯级和胶合板,亦难以寻获。他透露,原来木头砍伐后,即便置放多年,仍会季节性地收缩膨胀,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须保留灵活和弹性空间。“对我而言,了解木头的性质,以及如何将有机材料妥当地转换成一件成品,是过程中最具挑战的事。”
半岁到6岁都能玩
创立Modle.Play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提供工具,帮助家长与孩子一起建立更强的联系。现代孩子从小就接触大量的电子产品,罗忠明不免担心,他们将习惯被萤幕里包装好的内容喂食,而缺乏从零的基础,运用创意自行建造属于自己的东西,或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但他其实并不排斥科技产品,“科技是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门,而平衡才是关键,不管是萤幕时间、室内室外玩乐时光,或面对面沟通,都很重要。”他也打算将科技融入未来的作品中,让孩子在实体玩具的基础上,进入虚拟世界,让学习进一步多元化,例如在玩具贴上二维码,扫瞄后会出现有趣的猜谜测验,或影片内容等等。
Modle.Play的木制模型玩具,有者价格可达300令吉以上,罗忠明对此回应,开放式玩具的玩法并不设限,从6个月大的婴儿,到6岁的孩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玩法。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家长指引,但孩子慢慢长大后,就可以独立游玩,尽情发挥创意。“所以我们常跟顾客说,这不只是为家里多添一个玩具,而是一份投资。在本地,这是比较新的育儿观念,我们希望能借此启发更多家长。”
罗忠明的两个孩子也很喜欢父亲亲手打造的木制玩具,而或许有一天,他也能教导孩子敲敲打打,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东西。“谁知道呢?可能那会是件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