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远离胆固醇“要命的”危机?事实上,只要调整饮食、多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就能增加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完全轻松搞定!
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小唐每年都很勤快的做健康检查,而且每回健检报告的数据大致都正常,唯有胆固醇总是红字,游走在280到290mg/dl之间。由于身体感觉不出什么异状,他都不予理会,嘴里念著要靠饮食、运动控制胆固醇,但迟迟没有付诸行动,就这样过了5、6年,有一天上班途中,他却突然心肌梗塞发作,被紧急送进了医院…
提到“胆固醇”,总给人会影响健康的负面印象,其实胆固醇的存在对人体正常运作是必须的,但未获良好控制的胆固醇,则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胆固醇是神经髓鞘、细胞膜与胆汁的重要成分,也是人体男、女性荷尔蒙所需的原料;胆固醇主要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即HDL)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即LDL),两者是评估健康的重要指标,其他还有极低密度胆固醇等多达7、8种以上。
好胆固醇的主要作用,可将黏附在血管壁上的坏胆固醇带回肝脏去处理掉。但坏胆固醇其实是血管内皮细胞所需的养分,只是一旦养分供给过多,会造成沉积,若与压力大、吃多了烧烤食物、抽烟或喝酒所产生的自由基结合,而导致变质,再被内皮细胞摄取进入血管壁后造成发炎反应,进而出现血管硬化或钙化,不断地恶性循环,血管就开始阻塞。
本来坏胆固醇不全然是坏的,但当血管中的坏胆固醇堆积太多、变质或是好胆固醇来不及清除时,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当血管中有过多的三酸甘油酯代谢不掉时,有部分会回流到肝脏变成极低密度胆固醇,若是累积过多,一样会造成血管阻塞的问题。
胆固醇过高的危险
平均70%胆固醇偏高的人,有家族遗传史,其馀3成则是日常饮食与生活习惯造成的。绝大多数的胆固醇偏高的人都有微胖或肥胖的体态,但一些家族性胆固醇偏高的病人,不论胖瘦都有可能发生。胆固醇偏高时,若有以下危险因子,将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
1.高血压、糖尿病。
2.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或停经者。
3.有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男性满55岁以下;女性满65岁以下)。
4.好胆固醇低于40mg/dl。
5.吸烟。
容易胆固醇过高的高危险群,包括高龄者、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不爱运动的人、外食族、体重过重或生活习惯不佳(尤其是睡眠不好、压力大)的人。
控制胆固醇 远离中风、心肌梗塞
为了避免血管阻塞,控管胆固醇很重要,若阻塞发生在心脏血管壁可能造成心肌梗塞,若阻塞产生在脑血管壁,则可能导致脑中风或血管性失智症。
近年来,血管性失智症越来越高,当患者做核磁共振扫描(MRI)时,会看到一些血管微微阻塞钙化所形成的小白点,这些都是发生多次小中风的结果,与一次性大中风明显出现某一边肢体无力的典型中风情况不同,患者智力退化、记忆力丧失的速度,会比同年龄的人快很多。
胆固醇控制好了,动脉硬化、老化的速度可以减缓。动脉血管硬化刚开始时会出现血管重塑现象(remodeling),血管壁是先往外增厚,到一定程度才向内挤压的,这时就造成狭心症;若是血管壁尚未增厚到往内挤压的程度就破裂,会产生血栓,引发心肌梗塞。
血管就像是“公路”,心肌梗塞则像“土石流”,今天公路好不好,和明天是否土石流无关。通血管、装上支架,就如同修理公路一般,当土石流来袭,公路说坍方就坍方,装支架不代表可高枕无忧,依旧有心肌梗塞的风险!也说明了心肌梗塞和动脉硬化的血管壁厚度有关,但和血管内径是否狭窄不一定相关。
运动助代谢 防心血管硬化
想要增加好胆固醇,方法无他,唯有靠运动而已,除了增加好胆固醇来带走坏胆固醇,运动还可帮助代谢,降低三酸甘油酯,并能有助减轻体重,消除身体脂肪量,也能使胆固醇的控管获得改善。
坏胆固醇数值如果持续居高不下,将不利于心血管的健康。坏胆固醇的高低,影响动脉硬化的速度,当坏胆固醇数值飙得越高,代表动脉硬化的速度就越快。一项研究显示,以坏胆固醇数值换算动脉硬化的速度,“起跑点”约在70mg/dl,将坏胆固醇控制在这个数值,动脉硬化会停留在原点,超过这个数值,便呈直线上升状态。
若能妥善控管胆固醇、高血压与高血糖等三高问题,控制体重并配合运动,加上避开生气、太过劳累、压力大,以及留意变天与感染等诸多可能诱发心血管肇生“土石流”(心肌梗塞)的因素,自然可避免引爆地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控制饮食量 有效抗血脂
肥胖的人易胆固醇破表,除了必须饮食调控外,透过适度运动来纾缓压力、降血脂有其必要性,而多做有氧运动更是不可少,才能有效纾压、减轻体重,并甩开高胆固醇的困扰。
高胆固醇的人,在药物治疗之前,建立良好而长久的运动习惯,也是有效控制胆固醇的绝佳方法。养成规律运动习惯,不仅可以纾压、改善胆固醇,并且减重,告别沙发马铃薯的日子。
如果能天天运动30分钟的话,有41%-48%改善血脂的效果,并且运动还能纾压,让人心情愉快。也有研究显示,持续有氧运动3个月,可降总胆固醇9%、降三酸甘油酯15%。
要把运动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根据芬兰与美国的研究均指出,不论任何运动类型,只要能保持每天运动平均30分钟,每周至少5天,也就是每周固定保持运动时间达150分钟,均可有效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运动可以改善血中脂肪的浓度,降低三酸甘油酯,增加好胆固醇,而每增加1mg(毫克)高密度胆固醇,女性可以降低3%、男性则可降低约2%罹患心脏病风险。
运动规律性 代谢坏胆固醇
在运动方面,可依个人体能、兴趣,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而各类运动依强度不同分为轻、中、重度三个等级,若找到能够负荷,且较能维持长久的,这类运动才能有效增加体内好胆固醇。
轻度运动:简单家务事、慢走散步(平均每小时行进2至3公里)、种植花草。
中度运动:以大关节的肢体摆动为准,举凡快走(平均每小时行进5公里)、舞蹈、爬楼梯(登阶)、非竞赛型的球类运动。
重度运动:消耗体能较剧烈的运动,如慢跑(平均每小时行进7至8公里)。
上述的轻、中、重度运动,都属于有氧运动,尤其是散步或是快走,都是既经济又简单的入门运动。
规律性的摆动身体,除了可以增加自体耗氧量外,同时更能增加体内好胆固醇,让血管斑块中坏胆固醇可以自行重新代谢,减少脂肪的囤积,中老年人在运动时,应特别注意自己是否可以“把一句话顺利说完”,以此衡量运动的强度,是否远超出体能范围。
运动纳入生活,养成习惯
以快走的频率来看,1秒钟可走2步,1分钟则走120步,1小时则可走7200步。若要达到“日行万步”的目标,每天至少要快走累计1.5小时,不论是时间与持续力都可能因目标“过于远大”而失去动力,也正因为“日行万步”可能对一般人来说较为严苛,因此,对于运动习惯的养成,宜“以鼓励代替压力”。
对不爱动的人为提高其运动动机,可以从简单的开始,先鼓励从坐到站,再由站而走,或者陪同一起走向户外与大自然结合,许多病人就是因为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在一个月内,就可以收到降低胆固醇的效果。适当运动的时间,一般建议在饭后1小时,糖尿病人若是在饭前运动,更要留意胰岛素的使用时间,也由于饭前运动,往往会让隔餐的食量较大,最好避免。
将运动纳入生活的一部分,是目前最新兴的生活准则。根据哈佛大学最新研究证实,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做运动,对预防心脏病的效果,与一次长时间运动者没有差异,所以,轻而缓慢但能持久以恒的运动模式,对克服胆固醇过高的问题,有绝对帮助。
血管就好像一条水管,里头藏污纳垢之后,便会影响水流量,为避免胆固醇累积形成斑块造成的血栓现象,为达降低胆固醇的目的,运动时心跳应达每分钟130下左右,若能流汗,且有一点点“喘”,就符合运动的强度,不过,为了让运动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以“零存整付”的概念,鼓励民众保有良好的“续航力”。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建议与其他研究发现,有氧运动不一定1次要做满30分钟以上,只要每次运动在10分钟以上,并且1天运动3次,即可达到有氧训练的效果,即所谓“零存整付”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