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让一家大小共聚,享天伦之乐;但这美好的画面,却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翻开报章,近3个月来北马接连发生数宗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案件,这包括有一名家住柑仔园的10岁男童,早上要上学前,趁妈妈不注意,拿了钱、衣服等离家出走。
朋友喝茶而没上班,直到晚上仍没回家,家人检查其睡房才发现该女子收拾行李离家了。
比较令人讶异的还有一宗,两名家住太平的中二学生下课后,乘搭德士到槟岛游玩,并在新关仔角一家快餐店渡过一夜。
当然,不排除北马其他角落也发生类似案件,却没报导出来。而孩子为什么宁愿流落在外,也不愿意回家?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给孩子空间
“东方热话”本期邀请访谈的两名人士,虽然他们不是专业辅导师,但却在处理青少年离家出走案件上有“实战”经验。
五条路精明社区主席李团才(56岁),手头上正好处理迷途少年的个案。幼稚园老师林真暄(35岁)则每天与孩子打交道,相当了解孩子的脾性,因此,双方打算联手,看看如何能让问题少年返回正途。
李团才说,在他处理的个案中,该少年在父母离异后,由婆婆一手领养。本性不坏,有点小聪明。问题是,这名只有12岁的少年开始出现偷窃行为,并且三不五时就离家出走。
一次又一次离家出走,不管是责骂或打,其家人都试过了,可是始终没能改变少年的心意。
面对非亲非故的少年,李团才当然不能用打的方式去教育,可是好言相劝的方式又可带来怎样的效果?
一般上,他的“标准作业程序”是,在找到那名少年后,绝对不能当众责骂,因为这个阶段的少年,虽然生理及心理都不成熟,并且依赖性很强,可是同时却又有很强的独立意识。
“现在的小孩很爱面子,有一些任性蛮横的小孩就是因为受到不能忍受的刺激后,选择出走来发泄不满。”
往往,他得带该少年去好好吃一顿,再慢慢倾听孩子诉说心事。
他说,父母习惯性把自己的意见灌输给孩子,并且有一种“我给你吃、给你喝,你就给我好好学习”的态度,导致孩子在成长的环境缺乏与家人的沟通。“有的父母经常控制孩子的举动,使孩子觉得处处受限制。若再加上网络不健康的信息影响,随时走上歪路。”
经过多次与离家少年的辅导,他理解青少年喜欢在网咖打电动游戏,是希望可以透过游戏在虚拟空间中掌握自己人生和命运的力量。
因此,父母应该拿捏,适时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打电动游戏抒发情绪。
当然,必须设下玩乐的时间,而不是放纵孩子。
把同学压地上男童称学爸妈
林真暄及李团才赞同,现代的父母应该重新上课,学习如何当父母。林真暄说,孩子犹如一张白纸,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他们有极深的影响。不论这些言行的好坏,他们都照单全收。
本身也有一名3岁孩子的她表示,就算是3岁小孩,尽管语言能力还不够成熟,但却很有自己的想法了。这个期间,他们观察周遭的人们,好奇地探索事务,就会产生模仿他人行为的兴趣。
她举例,有一次,幼稚园一名男学生竟用身体把女学生压在地上,当她询问该学生理由时,被告知“我爸爸及我妈妈也常常这么做”。
因此,她不得不奉劝父母,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父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举止,就是孩子最直接的教材。
身为一名幼稚园老师,林真暄每天的生活都得与小孩子打交道,不只教孩子读书识字,还得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她说,很多时候,孩子的性格是由父母或家人塑造而出。若家人经常在孩子面前竖立不良行为,孩子潜移默化中会模仿、学习。
她举例,一名幼稚园的学生经常把食物丢在地上,并用脚把食物踩得稀巴烂。当她问学生为何这么做,却得到:“阿公会买的”。
就算她向学生的父母投诉,对方也是无动于衷,故态复萌,甚至让孩子把还没开装的食物就这样丢进垃圾桶,所持的理由也是“不要紧,反正他的阿公会买给他的”。
另外,她说,5岁至6岁的学生出口成“脏”,喜欢骂粗口的的习惯,也与家庭教育有关。
“只要看学生的品性,就能猜出其家庭管教的方式。”
身为老师的他们,不可能24小时管教学生。因此,家长必须肩负责任,把孩子教好。
不是缺乏爱就是缺管教
李团才则说,逃家的孩子不是缺乏爱就是缺乏管教。在小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由于父母工作忙碌,很可能得不到妥善的照顾。
他曾处理过一宗少女离家出走的个案。该少女的母亲是餐厅招待员,每天工作至晚上10时许后才回家。在她的认知下,若回家看到女儿,就觉得安心。至于女儿平时的行踪,她则不多加理会。
在这种情况下,其女儿白天旷课、在街上流荡或流连网咖也没有人管,只要按时在晚上10时前回到家就没有事了。
“再婚家庭”也是另一个可能导致孩子不愿回家的理由。
孩子的出走有时是故意要引起父母注意,因此,父母应该多花些心力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