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今年将庆祝第58届国庆日,历经逾半世纪的岁月,但国人的爱国程度经常被一些政治人物评论,或被强制要求遵守许多所谓爱国的措施,结果反引起反弹。
尤其现代青年对国庆的认知及价值观,与那些曾经陪马来西亚走过独立岁月的前辈,彼此会否持有不一样的观点?因此,本期《东方热话》特别邀请社青团怡保东区团长崔慈恩及马青怡保西区区团团长刘国南,一起探讨时下青年的爱国观。
刘国南表示,现代青年对比上一辈的长者,彼此之间对爱国的体现,是存在著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因为年龄的不同及老一辈曾经历过独立时代,现代青年则没有。
他指出,不能因为现代青年价值观的差异而指他们不爱国,更不可以一概而论,毕竟大家面对及经历的都不同。而爱国情操不只是说了算,必须从学校开始推广,在推广当儿,应从认知到实践。
他举例,学生可以一起宣读国家宣言,这乃是马来西亚的建国理念及精神,而老师要教导学生如何去实践国家原则,因此,从学校教育著手,是非常重要。
对于历史课本中华裔先贤对建国贡献被抹杀,会否减低我国华裔对国家的认同,刘国南表示,没有明显数据显示,这会导致华裔对国家不认同。
华人史绩须被记载
但是,他指出,如果有关历史课本企图突显某族群的伟大而抹杀其他族群的贡献,那是他绝对不能认同的。
“在历史上的华人史绩,除了必须一一记载,让更多人知道之外,这个也是国家对现代华裔的一种肯定,也让现代华裔充分对国家未来继续做出贡献。”
崔慈恩表示,事实上“政府不爱我”的印象导致人民出现“国家不爱我”的想法,一旦有此想法,那么如何要求人民去爱这个国家呢?
她说,政府一直在问华青为何不爱国的时候,政府是否有想过这是政府本身所导致,经常听闻官员发表“回中国论”,却不曾被对付,最后不了了之。
她指出,现代青年只了解8月31日的国庆日,对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日的认知,只停留在公共假期的层面,政府也少提及马来西亚成立日的历史。
她说,要培养青年爱国,应该从学校里开始,校方应教育年轻一代认识及了解马来西亚在争取独立的艰苦历史,作为大马子民,应有更崇高的爱国情操。
她指出,在21世纪科技资讯发达的年代,青年不应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反而应关注国家课题,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要监督政府的施政及政策。
鼓励人民发自内心爱国
政治人物常以挂国旗、电影院播放国歌、购买国货及专才回国服务等行为视为爱国。
刘国南认为,这不能成为国民爱国的衡量标准。他指出,上述所谓爱国的举动,其实是一种认知行为,但是行为的延伸应该从认知开始,有了爱国的认知,才会作出爱国的举动。
他说,领袖常以“你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才是爱国”的口吻,要求人民跟随,其实可以将“应该”改为“鼓励”,鼓励人民爱国,“应该”有如强制要求。
崔慈恩则说,在鼓吹爱国思想方面,不应该以强制立法方式去进行,反而应鼓励人民自动自发展现爱国精神,因为强制方式只会引起民众更大的反弹。
她表示,爱国内涵不应只是从表面形式流露出来,爱国就是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爱国是发自每个人的心。
她说,政府在拟定政策方面,要摒弃种族政策,并公平对待各族,包括招聘及擢升公务员。
批评政府制度非不爱国
崔慈恩表示,对政府作出批评及监督,不应视作破坏国家的举动,人民应把政府和国家区分开来。她指出,当权者不应在有人对政府作出批评时候,就拿国家作挡箭牌,批评政府不等于不爱国。
她说,朝野必须要有共识,即批评政府的制度是可以接受,就因为我们爱国,所以才会批评政府,并作出改善。
她表示,在文明社会里,应鼓励各种课题进行理性交流与讨论,不要禁止他人表达不同的意见,反而应该接受。
“在第13届全国大选,共有80%选民出席投票,显示国民关心国家及未来领导人,这不失为一种爱国精神及体现。”
刘国南说,爱国不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夸夸其谈,而是在国家有难或面对危机时,能否与国家共度难关,不去外国诋毁自己的国家。
他指出,一些政治人物通过各种管道,传达国家没有救、要灭亡等不负责任言论,甚至怂恿国人抛售马币换新元等,此做法将进一步打击市场,影响外资。